提到《孫子兵法》,大家一定認為這是一本為了教人們打仗的書,作者一定是個戰爭狂人。這次利用假期讀了由華杉編著的《華杉講透孫子兵法》一書,方對該書有了新的認識。
? 1. 我能深切感受到孫子是愛民不戰的兵圣。兵法講開篇“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這是一種宏大的情懷,從國家層面講用兵是大事,需要謹慎小心。此后又講“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該處意思不要因為一人或者某些人的喜怒而發起軍爭,勿將國家存亡和軍民生命當做兒戲。這實際上是一種勸誡。如今,有人隨口就說動槍動炮,真是狂妄呀。兵法更進一步提出戰爭就是打消耗戰,對國力的消耗十分嚴重。“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述述。近師者貴賣,述述貴賣則百姓財竭。”真正有戰略眼光的將領,不會去打消耗戰。從這一點上來講,三國時諸葛亮六出祁山,是不是就是在打消耗戰呢。每次出兵都是勞師遠征,期間糧草耗費,牛馬損失,國庫支出,人員折損應當相當可觀。雖其有報國之志,過人智謀,但卻缺乏兵者的戰略。蜀亡,與其有很大的關系。
? 2. 對于用謀,指出“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兵不能只是交戰,交戰實際上是對人員最大的消耗,是最下等的戰法。用謀略,用外交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正途。這就需要國君及將領有較高的素質。不是誰都能領兵戰斗,“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具備了這些素質方能成為常勝將軍。所以選將任能是一件既重要有困難的事情。所以用兵前要計算國力,兵力,糧餉以及是否有合適的將領。
? 3. 是要算計。這個算計不是詭計,而是計量。要計量敵我雙方國力,兵力,財力,優劣。“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故較之以計以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孫子注重對戰前的準備和研究,他認為如果戰前如果無勝算就不要輕易出擊了。這亦是大智慧。如果我方優勢大切有利可圖,可一戰而定勝負,如果實力相當,就是消耗戰,不如不打,如果沒有勝算,最好還是從長計議。如果從戰斗中尋求機遇,幾乎難有勝算。
? 4. 如何衡量將才。其認為“古之所謂善戰者,勝于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圣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孫子認為真正的將才是沒有什么大名氣的,沒有用過太多的奇兵。反而能戰勝容易打敗的敵人,并且不易被別人打敗。這種將才心思縝密,不會輕易犯險,就算你是奇兵如劍,我自成磐石,無懈可擊,但是一旦你的兵力不如我時,我變不會錯過挫敗你的機會。這樣的才是將才。這一點可能和我們的常識不太一樣,我們記住的都是那些用奇兵制勝的統帥,他們的事跡一直是我們所稱頌的。但是我們不要忘了,那樣的戰績是因為及少,方成為經典。正因為不可復制,方使后人不可項背。實際上有更多的統帥不放過任何一場該拿下的戰爭,不讓敵方輕易取得勝利,一步一步推動戰況向有利于我放的方向發展。此為能將也。所以,我們應該反思,在工作中,那些天天談創新,談突破的人真的不太值得推崇,因為創新何其難,而是那些勤勤懇懇,不斷在現在工作條件下不斷優化工作程序,不斷總結經驗,確保工作穩步進行的人才值得敬佩。求其外,不入求其內。
? 5. 做事不要輕易亮出底牌,要善于調動敵人。孫子認為“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作戰派出正兵作戰,以奇兵設伏,出其不意,打亂對方的計劃,或者正兵詐敗誘敵,奇兵突然出戰,出其不意,而誘敵之正兵變換為奇兵返回作戰。無論是作戰或者做事,永遠為自己留一張底牌,不被對方看透自己很重要。這張底牌也許會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所在。
《孫子兵法》是一本講用兵之道的書,真真的不是兵行詭道。它告訴人們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事前縝密計量,始終懂得變通,事后善于修治。我覺得這是一本好書,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