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問“子夏門人問交”章。
先生曰:“子夏是言小子之交,子張是言成人之交。若善用之,亦俱是。”
注
【子夏門人問交】,鄧艾民注,語本《論語·子張篇》:“子夏之門人,問交于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第三章)
筆記
子夏和子張關于交友的觀點不同,有人就此問題請教王陽明。
王陽明說子夏和子張適用的情況不同,如果都能恰當應用,就沒問題。
子夏和子張的觀點差異是什么呢?
子夏說:“可以交往的人就交往,不可以交往的人就拒絕交往。”
子張說:“君子交友應當是敬重圣賢而容納大眾,學習善行而愛護后進。如果我是大賢,有何人不可以容納?如果我是不肖之人,別人就拒絕我了,哪里還有我拒絕別人的地步?”
孔子交友的觀點是:“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子夏嚴守了圣人的交友之道,子張則說明了圣人待人接物的氣度。
如果自己沒有圣賢的心志和定力,不擇友而交,就有可能掉進染缸里。但是如果在自己成長之后,價值觀明確,又有幫助人的能力,卻不肯幫助后進,就失于狹隘了。
擇友而交在于正己,容眾而矜不能在于化人,都是圣賢要做的事,不同階段要做不同的事。初學者重在擇友而交,學成者要以化人為己任。
所以王陽明說:“子夏是言小子之交,子張是言成人之交。若善用之,亦俱是。”
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窮是說德行不足,達是說通達大道。
用功次第仍然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