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 晚上20點00左右
永澄老師在支付寶群組進行了“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活動的第五次閱讀分享。
本次閱讀內容:30分鐘內使用檢視閱讀法閱讀?第二篇 閱讀的第三個層次 分析閱讀
下次閱讀內容:待定
永澄老師分享前我的閱讀心得:《如何閱讀一本書》05次作業@程程(1)
下面是聽完永澄老師后我的收獲感悟
四個收獲
01 閱讀過程中務必要牢記管理效果公式——評估閱讀的效果
02 融會貫通五步法(CDRap法)—— 擴充知識分界
?定義:如何將原有的知識A與新獲得的知識B,組裝生成全新的知識體系X的方法論
?第一步:檢視Check?①分類②看整體
?第二步:解構Deconstruck?①結構化②澄清邏輯
?第三步:提煉Refine?What提問法
?第四步:關聯Associate?①高標準(與原有的A進行對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低標準(關聯案例,理念,道理,感悟)
?第五步:呈現present?①書寫②演講
03 對“第二篇分析閱讀”進行檢視閱讀后的收獲總結
?What :作者在較高閱讀標準下,通過案例+講解的方式,將分析閱讀的分類,結構把握,細節分析,閱讀理解流程,評估判斷,輔助閱讀六個方面進行展示和論述,向讀者講解了分析閱讀的具體方法。
?How:
①總綱:三階段+11個規則+額外輔助篇
②分析閱讀三階段:整體把握?具體分析?整體評價
③分析閱讀11個規則:EAT模式
④分析閱讀輔助篇:如何利用工具書來輔助分析閱讀
04 我的反思——關于檢視閱讀我與永澄老師的對比反思
?永澄老師進行檢視閱讀時的思路
①Why(目的) —— 為什么要通覽本篇
②How(思路)—— 檢視閱讀五步法
③Results(收獲)——本篇講了什么,如何講的
④comprehen(感受)對收獲的提煉升華——融會貫通五步法
?我進行檢視閱讀時的思路
①閱讀前——回顧檢視閱讀五步法
②閱讀ing——檢視閱讀的收獲
③閱讀后——閱讀心得(總結檢視閱讀的注意事項)
?我與永澄老師的差距——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①忽視了第一步明確目的
?存在的問題:沒有問自己Why
?造成問題的原因:忘記要問為什么了
?問題導致的后果:導致我在閱讀時目的不夠清晰,不清楚為什么要這么做,完成到什么標準才算好,甚至覺得做這件事是可有可無的。大大減弱了我閱讀的主動性
②檢視閱讀五步法完成的不夠透徹
?存在的問題:與永澄老師相比,我沒有按照檢視閱讀五步法一步一步的完成閱讀。我忽略了一些小細節,比如看包裝、看整體中的目的目標和受眾、看細節中的總結關鍵詞和作者誠意度等等。
?造成問題的原因:我下意識的覺得以上忽略的部分是可有可無的,我并沒有在意這些要點。而讓我認為它們可有可無的原因大概是因為我在閱讀前沒有問自己為什么,沒有明確目的吧。因為主動性不夠強所以對自己要求就變低了
?問題導致的后果:我所忽略的部分正是我與永澄老師的差距所在,所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大概就是這樣了。我所忽略的地方,正是我所缺失的地方。細想一下我這也是沒有對自己刻意訓練啊,不開心??!真的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③沒有深入分析文章結構——停留在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層面
?存在的問題:在整理閱讀收獲時,我只是總結出了文章在講什么,但沒有像永澄老師那樣分析作者的寫作結構
?造成問題的原因:忘記了需要結構化這一點
?問題導向的后果:影響理解力和記憶力。分析的不夠深入,理解也會就在較淺的層面
④沒有將收獲聯想深化
?存在的問題:永澄老師最后講閱讀后收獲提煉感悟出了貫通五步法,而我并沒有想那么多
?造成問題的原因:自身知識儲蓄量不夠吧,無法進行知識間的聯想對接
?問題導致的后果:通過這一點讓我知道自己還差的太多,所以要繼續努力學學學
三個感受
01 提煉關鍵詞真的很重要性——關鍵詞是對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02 就算理解了也不等于真的掌握
覺得自己還是實踐太少,盡管這段時間很認真的學習和理解知識,但實踐起來馬上就出現了問題。所以不管是理論知識還是方法論只有可以熟練的應用才算是真正的掌握。
03 堅持刻意訓練,再也不偷懶了(??ˇ?ˇ??)
兩個改變
01 模型可視化——想堅果姐一樣把檢視閱讀五步法做成卡片
用卡片彌補自己的記憶力,隨時提醒自己注意
02 嘗試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模型化
模型化可以讓理解更深化,沒有模型化很難將知識實際應用起來,也很難將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模型化才能讓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變得有可能。
下一步行動
不斷練習檢視閱讀法——用檢視閱讀法閱讀《把時間當成朋友》并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