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主題是自我營銷。在社交網絡時代,每個人都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與其被動地讓別人給自己定位,不如主動出擊,自己給自己定位。這樣來看,以往被自己忽視的朋友圈,可能還真的有點意義呢。
1.說好聽的故事
人是喜歡聽故事的動物。講故事要注意兩點:有情節,有細節。我曾經喜歡玩微博,后來發現,關注和轉發比較高的,都是我在140字里講了一個小故事的那種。
我偶爾瀏覽朋友圈,也喜歡別人發的有點小情節的配圖文字,更容易讓人印象深刻。如果只有照片,看多了難免會心生疲勞。
還有些朋友圈,只有一句評論或只是情緒的發泄,如果不是好友,其實容易產生誤解的……
我以前有個很喜歡交際的同學,跟女生每次都能聊的很high。有一次他無意中說,自己會經常記憶一些好玩的段子,小故事,時不時拋出來,這樣談話就不會無聊。看來,很多東西并不是別人天生多么有優勢,而是人家比你用心啊!
2.教別人你會的東西
人在潛意識里都會評判別人對自己的價值。因為,現代人的時間越來越寶貴,如果你的朋友圈不能帶給別人有意義的東西,跟你不熟的人就可能逐漸忽略或屏蔽你了。
所以,時不時地分享自己的一點小經驗,小心得,說不定就能幫到別人,產生意想不到的鏈接。
小灶群里,很多群友都在積極地分享自己的專長。比如嘉樹分享自己喜歡的動畫片,蜜糖分享不同的水果和思維導圖,風荷分享各種植物,目目分享自己對夢的思考,天天分享自己的打油詩,春華姐分享婦科醫生的心得等等。
其實這跟朋友圈的分享是一樣的,分享多了,更多人會看到你的價值,也有助于你慢慢建立自己的品牌。
3.每天曬出一點點
這里的關鍵詞是“曬”和“一點點”。人是有好奇心的動物,想知道別人在做什么,過的怎么樣。
所以不論是工作是生活,都可以適當地曬曬,滿足別人的好奇心。但又不要一次發太多,造成刷屏,要在暴露自己和保持神秘之間,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
看完晨讀,我覺得朋友圈確實是建立個人品牌的一條途徑。其實,發微博,在群里聊天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而且,很多人的朋友圈不僅有好友,還有同事、客戶、各種關系的人……因此可以說是一個陌生人較多的圈子。所以,跟朋友之間的那種肆無忌憚地對話,還是有一點不同的。
總之,發朋友圈時用心一點,講小故事;分享你的小經驗,小心得;適當地暴露一下自己隱私,都可以給你加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