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一步,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態度。本書是臉譜FaceBook 首席運營官 謝麗爾·桑德伯格所著。她在書中以自己的成長及其職業生涯,向我們展現了一副真實而又生動的畫卷。作為女性,高管,妻子,母親,她努力適應各種角色,接受生活的挑戰,富有激情也直面現實,最后為所有廣大職場女性,帶來了鼓舞,勇氣和變革,更是我們參考的榜樣。
本書中不只有努力向前,也描寫了各種思想上的沖突以及她在思想碰撞上的坎坷,相信很多人看了都會有感同身受的感覺,這不是一本對大神的描寫,而是真實而又親切的,看的時候有幾處感動的落淚。真的是很值得珍藏的一本書。
導言:內心的革命
2011年麥肯錫的一項報告指出:男性的晉升基于其自身的潛力,而女性的晉升則是基于其已獲得的成就。
第一章:職業女性的內在障礙:如果克服了恐懼你會做什么
臉譜網的標語: ? “機遇青睞敢于冒險的人。” ? ? ?“完成勝過完美。” ? ? “如果心無恐懼,你會做什么?”
所以問問你自己:“如果心無恐懼,我會做什么?” ?然后,放手去做。
第二章:往桌前坐
很多人尤其是女人,當他們所取得的成績被人稱贊時,會感覺那些稱贊是騙取來的。她們常常會感到自己不值得被認可,不配受到稱贊,并心存負疚,就好像犯了什么錯。即便那些在自己領域成就斐然,甚至已是專家級別的女性,她們仍然擺脫不了這樣一種感覺:我其實只是個技術水平或能力都很有限的冒牌貨,現在的榮譽不過是因為碰巧被大家發現了而已。
其實你會逐漸地意識到:幾乎每個人都是騙子!
我們認識的人中總有一些人,如果再自信一點就能做出更大的成績。事實證明,缺乏自信會成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所以一定要發自內心地相信自己就是做某項工作的最佳人選。
當你感覺不自信時,有一個小竅門,就是要假裝自信。
當尋找你的下一個目標時,其實沒有所謂的完全合適的時機。你得主動抓住機會,創造一個適合自己的機會,而不是一味地拒絕。學習能力是一個領導者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特質。
第三章:要成功,也要受歡迎
真正認同自己的成功,對于實現更大的成功至關重要。
事實上,女性如果在面試中闡述自己為什么能勝任這份工作,或是提到以前工作中的成功,實際上反倒會降低他被雇傭的可能性。
談判成功的目標是既要達到預期,又要繼續讓別人喜歡自己。女性可以通過將這兩個目標結合到一起,來提高成功的談判概率。首先,女性給他人的印象應該是有親和力的、關心他人的,要有恰到好處的“女人味”。而當女性采用一種較為功利的態度時(這是我想要的,也是我應得的),人們會比較反感(個人覺得這個觀點只是說的大多數而已)
在談判時,要做到思想個人化,行動公共化。只要有可能,女性就應該使用“我們”而不是“我”。如果一個女性告訴對方“我們度過了美好的一年”而不是“我度過了美好的一年”,她的要求會更容易被對方接受。
但是,只訴求利益共同化還不夠。在鮑爾斯教授看來,女性必須做的第二件事是為談判提供合理的解釋。
用密歇根大學校長瑪麗·科爾曼的話來說就是“溫柔的堅持”(relentlessly pleasant)。這種方式要求女性時常微笑,表達感激和關注,更多提及共同利益,強調更大的目標,在談判時著眼于問題的解決而不是持一種批評的立場。
我們應該設法讓自己既表現的溫和謙遜又不至于太沒立場,體現出恰到好處的歸屬感。
學會接受別人的批評對女性來說是必要的一步。
扎克伯格告訴我,想要“贏得每個人的歡心”這種想法會阻礙我的發展。他說,當你想讓事情有所改變時,你不可能取悅每個人;而如果你去取悅每個人,你就不會獲得充分的進步。
第四章:職業生涯的長遠夢想及短期目標
職業生涯是方格架而不是豎梯。
我們都想找到能讓自己興奮并且感興趣的工作或職位,但是,這個尋找的過程既需要明確的目標,也需要一定的變通。所以,我建議大家應該同時確定兩種目標:長遠的夢想和“18個月”的短期目標。
長遠目標并不一定要特別具體,但他應該能反映出一個人大致的工作方向。
施密特給了我最好的建議:當選擇一份工作時,只有一個標準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他是否能讓你快速成長。當公司快速發展時,要做的事情就會多到人手不夠;而當公司發展放緩甚至停滯時,就會人浮于事;公司里開始勾心斗角時,其發展也會停滯,每個人都會動搖。他告訴我:“如果有人邀請你上一艘火箭,你不要問上去之后坐哪,你只要上去就可以了。”
我的“18個月目標”會從兩方面加以考慮: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以“我的團隊能為公司做什么”設定目標。那些關注結果和影響力的雇員是最值得重視的。其次,我會試著在接下來的18個月里,為自己設定更多有關新技能的學習目標。
對于職業生涯而言,要學會接受它的不確定性,甚至與它熱情相擁。
首先要考慮的是一個公司快速成長的潛力以及他的發展目標,而不是工作職位的頭銜。
女性回避拓展性工作、不愿承擔領導者角色的另一個原因是,她們過于擔心自己不具備承擔新任務所需要的技能。這完全可能成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因為任何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能力。惠普公司內部的一項報告揭示,女性只有在認為自己100%符合條件的時候才會公開申請職位,但是男性只要覺得自己有60%的條件符合就會對工作邀約做出回應。這個差異產生了巨大的連鎖反應。女性需要轉變思路,不要總說“我還沒準備好”。而要去想“我想做,而且我可以邊做邊學”。
接受風險,選擇成長,挑戰自我,在應該晉升的時候主動爭取更高的職位(當然,一定要面帶微笑)這些都是自我職業管理的重要內容。
作家 艾麗斯·沃克說:放棄自己的力量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認為自己毫無力量!
第五章:如何找到你的人生導師
不管尋找導師有多重要,他都不太可能通過一句“你能當我的導師嗎?”就能發展起來。只有雙方都感到這是一種通過努力才能獲得的聯結時,才能建立最強有力的指導關系。
導師對門生的選擇基于其外在的表現和內在的潛力。人們會本能的投資給那些才華出眾以及能因資助而真正受益的人。在被指導者能善用時間、真心接受反饋時,導師會繼續為之投入。這種關系可以發展為友誼、但仍是以工作和職業關系為基礎。
事實上不是“找個導師你就能夠變得優秀”,而是“脫穎而出,你才會得到一位好導師”。
在導師面前,被指導者應該避免過度抱怨。占用導師的時間并希望自己的情緒得到認同,這也許會在心里調試上有所幫助,但最好還是多關注怎樣切實解決具體問題。
征求他人的意見并不表示你軟弱,這反倒能夠成為你找到前行道路的第一步。
第六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情緒
交流的最佳效果來自談吐得體且態度真誠,其關鍵點在于你不需要直愣愣地冒出大實話,而是適當修飾后的誠實表達。
有效溝通的起點在于明白“我有我見,他有他見“。絕對的真理幾乎是不存在的,所以那些堅信自己的話就是真理的人實際上就是不讓別人講話。當我們承認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有局限性,就能以一種溫和的方式分享他人的意見。
“我怎樣才能做得更好?”“有什么是我正在做但實際上我并不太懂的?”“有什么是我沒注意到而導致我沒有做好的?”提出這些問題會對你有很多好處。相信我,事實真相會帶來痛苦。盡管當我收集到了反饋,任何批評的聲音聽起來都那么刺耳,但知道真相的痛苦總比蒙在鼓里的快樂要有益得多。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最常被用來描述高效能領導的者的詞竟然是“幽默感”。
研究顯示,把領導力理解為一連串精確定義的特征(比如有戰略眼光、分析能力、以業績為導向)的理論已經站不住腳了。正好相反,真正的領導力來自于真誠的表現,以及不太完美的個性。他們相信領導者應該勇于追求真實而非完美。
第七章:不要“身還在,心已遠”
任何幸運到可以自由選擇的人都應該保持這樣的開放度,不要在剛剛駛入職場高速路時就尋找出口。不要踩剎車,要加速。把腳放在油門上,等待必須做出選擇的那一刻。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在那一刻到來時,你所做出的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第八章:讓你的另一半成為你真正的“人生搭檔”
很多女人由于太有控制欲或過于挑剔,結果無意中打擊了男人分擔家務的積極性。社會科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固守母職”。意思就是“天哪,你這樣做不對,放著我來!”所有涉及孩子的事,父親都會為母親馬首是瞻,這就給了母親極大的權利來鼓勵或是阻止父親的介入。如果她總像看門人似的,不愿意“放權”,甚至還質疑丈夫的努力,那么他就會越做越少。
我們絕不是在任何時候都刻意將家務對半分擔,完全的平等是很難定義或維持的,我們允許情況偶爾有所偏向。
第九章:“全能女人”是個神話
到家之后,絕對不能為了衣服是否疊好或者櫥柜是否打理整潔而焦慮。你絕對不能過度迷戀那些不重要的事!
完成,好過完美
生活總會有點亂,但接受這樣的混亂吧;生活還會有點復雜,在復雜里苦中作樂吧。事情絕對超乎你的想象,有驚喜是好事,不要害怕,你隨時都可以改變主意。
在離開家的每一分鐘,我都堅定地把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至最高水平。我開始留意那些以我為工作中心的時間,也取消了不必要的會議來保證這些重要的時間段。我試著只關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作為我的座右銘之一。我也堅信:完成好過完美。完成說明這件事雖然有挑戰性,但結果證明他是能夠實現的,也常常讓人如釋重負。
對母親來說,控制負罪感和管理時間一樣重要。
我從沒說過自己能每時每刻都保持平和的心態,或是完全集中注意力,我遠遠沒有做到這一點。但每次我都會提醒自己,世上沒有完人,之后再確定在家里和在公司里時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于是心情就會好很多,工作效率也會更高,很可能還是個更好的母親。
斯坦福的研究顯示,設定一個可達到的目標是幸福的關鍵。我們需要追求的不是完美,而是要以可持續、可實現的計劃為目標。我們需要問的不是“我能做到一切嗎”,而是“我能不能做到那些對我和家人來說最重要的事”。
成功,就是帶著你已擁有的,盡可能地去努力
第十章:讓我們開始討論吧
辛西婭認為自己的經驗就是“別害怕提問”,即使這件事看上去有可能不成功。實際上,直言不諱反而更有利于把握機會。
每份工作都會要求作出某種犧牲,關鍵在于避免不必要的犧牲。
第十一章:為平等而不懈努力
我還沒見過一個能對自己所有決定都滿意的女人。所以當有人讓我們想起自己曾經放棄的那些選擇時,我們會不自覺地感到惱怒。內疚和不安全感讓我們用事后諸葛亮的眼光去批判自己,彼此怨恨。
我希望能為所有的孩子實現一個理想的世界。我希望自己的兒女們可以做出自己的人生選擇,沒有外部或內部障礙讓他們放慢腳步或是質疑自我。如果我的兒子想要擔起一個全職爸爸的重任,我希望他能得到尊重和支持。如果我的女兒想在職場大展拳腳,我希望她不僅能得到尊重和支持,也能因為所取得的成功受到人們的歡迎。
但愿他們都能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當他們找到能夠真正發揮自己的潛力的事情時,我希望他們能夠向前一步,積極進取,永遠進取。
第十二~十七章:一些實例和技巧的講解
這就是我的本色,而且我有我的價值。我希望你能接受我的價值;如果你不能,我仍然會做好我自己。
《星球大戰》中尤達說:“恐懼引來憤怒,憤怒孕育仇恨,仇恨招致痛苦。”
最優秀的人也會采取迂回戰術。重要的是保持真誠,同時應該彼此了解,拍桌子可不能幫你實現更大的目標。
我們無法控制其他人,但我們能控制自己對他們的反應;同時我們也能控制自己的時間、精力和工作優先的順序。
很多時候去回想以前發生的事沒有意義,這只會阻礙你想出下一個好主意。
1812101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