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號《相聲有新人》首播,昨天晚上熬夜到十一點半看這個節目,我覺得還可以,精彩紛呈,喜歡的可以看看。
海選的相聲演員,有春節晚會的面孔,那些憑借自己的表演功力而不是憑借師傅引薦而上春晚的演員,不管節目表演效果,觀眾滿意與否,在當今優勝劣汰的時代,功力肯定也是有的,我們且期待下一期,應該會更精彩。
不過,我覺得《相聲有新人》的導師可以換一下,郭德綱老師當之無愧,沒有他和于謙老師的珠聯璧合才華橫溢,不可能有今天相聲的蓬勃,張國立老師可以換一下,我對張國立老師沒偏見,很喜歡他的電視藝術,只覺得這畢竟需要相聲的專業性,盡管張國立老師有一定的影視藝術成就,可術業有專攻,并不是這個行業里面的翹楚就會是另一個行業的人才!
既然郭德綱自詡是非主流相聲代表,那另一個就應該請當今的主流界一個代表,而且是份量很足的,我覺得馬志明老師可以,馬志明老師足足的大家,當年郭德綱剛出來,馬志明便一直支持,而且論相聲規矩傳統,功底扎實,我敢說無出其右者,況且馬志明也是爺爺輩份的,有話語權,更有這個資格指點相聲江山。
《相聲有新人》作為相聲選拔的大會賽事,無疑是宣傳弘揚了相聲的影響力,而且以電視當下宣傳輿論最好最強的形式,更能推動百姓尋常家的關注,做到正真的普及大眾化,而且,也給了真愛相聲,有本事,有才華演員一個舞臺,更能成就相聲藝術發展。
當然,娛樂綜藝節目一般的也有弊端,《相聲有新人》如果不堅持正能量,扎根于真善美的優秀傳統文化上面,就如同無根藤,開始生長旺盛,中間長成異樣,最后不等開花結果便已枯死,沒有賞心悅目的效果,反而遭到人厭棄排斥。
舉個列子,河南衛視《梨園春》,梨園春開播之始,享譽全國,成就了不少民間人才,也推動了豫劇的發展壯大,功不可沒。忘不掉兒時,每個星期晚上,等著盼著興奮的心情。而如今我基本是不看,梨園春為了迎合當今大眾化口味,趨于低下,日漸低俗化,三俗化,無底線的亂改胡編,節目評委千年不變,流派演唱程一枝獨秀而不是百花齊放,正真有本領的民間大師因為不是體制內部,從沒見過露面!真的是傷透了觀眾的心!
我希望《相聲有新人》是正真正正為了相聲發展的,為了優秀的藝術努力的,有前車之鑒,但愿不要復其轍。
在說一說第一期節目里一對博士夫婦的表現,先不說表演如何,且說處世,妻子還可以,溫文爾雅,笑而不語,他丈夫長篇大論,夸夸其談,一副為人師的模樣,睥睨一切,看得我都替他羞愧!
節目里,他口出狂言說中國當今相聲如何不堪,令同期的參賽選手氣憤不已,直覺的是侮辱,并進行反譏。清華大學的另一個博士看了他的表演,上臺時回答張國立老師的問答時坦言:我只想證明,說相聲的博士也有正常人。
這個自大的博士和郭老師說:咱們不說相聲,說一說高級的東西。郭老師反問:相聲不高級?他又說:不說現在的相聲,說一說中國真正的相聲。郭老師又反問:不說相聲,又說一說中國的相聲?眾人又一陣唏噓嘲笑!
關于他的做法,不會成功,原因有三:
其一、不可否認他的初衷是好的,為了相聲藝術的發展,用科學的角度去加持相聲,用科學方法引導相聲也是對的。可是他操之過急,覺得自己是對的,太期許成功,而過于用力,太過于大刀闊斧的改動,結果適得其反,同行都厭惡其做法,失去人和,增加了許多本可避免的阻力,如何成功?
已成功著自居必敗!
二、他犯了當今體制內演員的通病,也是死穴,將相聲藝術過高成陽春白雪,他自己是博士就覺得自己的是藝術,別人的上不了臺面,和當今體質內所謂評職的一級演員和藝術家一樣(當然不是指所有人),目無一切下里巴人的文化,覺得自己的才是藝術,把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歸結成了自己的,別人比自己厲害了,那是歪門邪道,然后將本來是根植百姓的文化藝術束之高閣,慢慢的失去民心民意,這也是如今戲曲藝術,曲藝藝術,逐漸凋亡衰敗的主要原因!
文化藝術確實分為高雅與通俗,不可置否。舉個例子,拿京劇來說,并不是歷史最悠久,觀眾最多,卻能在全國三百六十多種戲曲藝術中獨占鰲頭,為之國粹,是因為太多的文化學者注入心血,將它承載了中國文化的精粹,中華民族千年血脈的傳承得以最完美的高雅彰顯,把華夏骨氣用表演的形式詮釋。而它得以全國性的流傳,是因為京劇藝術并沒有丟掉大眾的需求,琢磨民眾意愿,百姓喜歡,就是所謂的通俗文化,這才能有了廣大市場,進而唱響全國。
優雅能讓藝術登上大雅之堂,提升其意義真諦,通俗能讓藝術得以廣泛流傳,不失掉真實性和實用教化的作用。高雅和通俗說到底就是,文化學者和老百姓,二者是所有藝術曲藝生存的土壤,生根,發展的根本,離了二者必死無疑!
三、他作為一個博士學歷的高學者,不應該有灼灼逼人的狂傲,他說當今相聲病了,也確實有病,當今的一些藝術都超越了通俗的底線變得有些低俗不堪,也是事實,可并不是一人在高臺之上宣化教育能改變的,需要的是身體力行的努力,去慢慢改變。
且不說他表演如何,從他的態度語氣里看的出來他身上有了江湖老藝人習氣,這足足的拉低了他的品行,民國人才輩出,也是各類藝術鼎盛時期,可開山立派的大師終究只是寥寥數人,他們之所以能執牛耳成為大師,是因為藝精德高,二者相互促進,才有了里程碑的樹立。
況且需要明白,你有了位置,才有話語權,而與你所在位置不符的言論,那就是吹牛逼!別人不會仰視,只會投以白眼。
(自己的拙見,望勿噴,不是針對誰,只希望中國文化藝術越來越好,謝謝。)
創建于2018.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