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前夕的圣西羅,終場哨響的那一刻,不僅現(xiàn)場,千里之外許多電視旁的米蘭球迷也是百感交集,他們或憤怒、或絕望、或迷茫,0比2完敗亞特蘭大,恥辱遠大于悲傷。進退兩難之際,拿出勇氣,主動出擊,決一死戰(zhàn)是現(xiàn)在米蘭回歸本我的唯一路徑。
壯士斷腕方能絕境逢生
縱觀整場比賽,米蘭的傳球失誤、蝸牛般的反擊和眼神防守最終使他們鑄成大錯。但根源并不是大家認為的磨合時間短,配合不熟練。我認為深層次原因有二,其一,毫無拼搏精神,整場暮氣沉沉。這場比賽的首發(fā)球員普遍對比賽不專注,或者說在以勝負無所謂的態(tài)度踢著比賽。一旦心態(tài)起了變化,身體也會懈怠下來,在傳切配合、“二分之一球”的爭奪以及防守、進攻等方面自然就不能做得到最好,不該讓的球經常送給對手,該防死的人總是被忽視。其二,狀態(tài)差到極點,傳射無法構成威脅。不知是體能有問題還是其他的什么,某些球員狀態(tài)確實不好,他們或對于球的判斷不準,或是傳球、射門力度掌握不佳,導致米蘭也錯失了很多扳平的機會。因此,要想在下場同城德比中有所改變,必須改變這兩方面的弊病。確實要拿出勇氣,不以身價和年齡排兵布陣,而是要考慮球員對勝利的渴望程度和擊敗對手的自信,拿下那些對比賽不重視不專注的球員,將狀態(tài)不好的球員放入板凳席,就是讓真正想踢比賽、想踢贏比賽的人上場,只有這樣才能向死敵展現(xiàn)必勝的決心,才有立于不敗之地的資本。
隨機應變是得勝關鍵
加圖索是一名偉大的球員,但他還不是一位優(yōu)秀的教練。例如:輸給亞特蘭大的比賽中,米蘭的第一個換人在直到丟了第二個球之后的5分鐘才姍姍來遲,此時已是全場的第76分鐘。要知道,現(xiàn)在的米蘭早已沒有荷蘭三劍客、核彈頭和卡卡那樣的絕代天驕了,現(xiàn)在的紅黑球員沒有那種能夠帶領全隊在十幾分鐘逆轉戰(zhàn)局的能力,他們更需要時間來和隊友配合,加圖索沒有給他們更多時間,無力回天也在情理之中,如果換人再提前15分鐘,結果也許就會大大不同。因此,主教練作為執(zhí)掌全隊之人,一定要認清場上形勢,及時調兵遣將,見招拆招,變更指示,讓全隊能夠知曉對手變化和弱點,更易取勝。如果只是一成不變,最終也只能招致失敗。
下一場將迎來同城德比,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場不能輕易輸掉的比賽,那么,米蘭是否能拿出決一死戰(zhàn)的勇氣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