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前須知:挖坑不填的連載作者不是好作者,各位親愛的朋友,我又回來啦!接著為大家精解《整理的藝術4》的第六章:語言整理術。把握語言的變化和規律,讓你能更輕松地學習一門語言。在這篇文章里,我會結合自己學英語的經驗談談對語言整理術的感悟。關于往期回顧,請點擊這里《整理的藝術》系列書評目錄?。
我的高中時代,最讓我自豪的就是我的英語成績,每次不出意外的都能考到全班第一。其中我最占優勢的地方就是閱讀理解,不知道這是不是和我平時愛看閑書有關,記得那時候的5篇閱讀理解我最多錯3個,完型也基本上不扣分,高考英語更是輕松上了120+。等我上了大學,才發現原來身邊英語學得好的大神實在太多,不僅閱讀好,而且口語也非常棒。和他們一比,自己學的不就是啞巴英語嘛,只會做對題,一張口就什么都講不出來。
不過要感謝我的大學生涯中遇到了一位非常棒的英語老師,上外研究生畢業,閱讀口語都是一級牛。大學第一次上課我向她問問題就徹底被她的專業水平征服,相比于我高中那個省級師范大學畢業的英語老師按著參考答案的思路給我重新復述一遍的回答不一樣,她從文意的理解方向上給我分析,記不得她當時具體答些什么,只記得當時我很快就弄明白了。再加上大三我們上專業課,課上老師也有講述一些語言習得的技巧,所以我覺得自己大學階段學習英語非常輕松。那么,我們看看在這一章中,小山先生又有哪些好的學英語的辦法。總結一下,我覺得以下幾點學習建議就非常棒!
1、 閱讀平裝書使閱讀量突破100萬個單詞。
閱讀能力對于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可以說,它是聽、說、讀、寫等其他語言能力的基礎。這個很容易理解,要知道讀不懂文章,自然就聽不明白,更說不出口。所以,訓練自己的閱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具體怎么做呢?小山先生給出了下列三點建議:
① 不查字典(讀那些不查字典也看得懂的書);
② 跳過看不懂的地方往前讀(把看得懂的地方連起來讀);
③ 覺得無聊就停止(采用前兩條原則讀起來仍然覺得無聊就不要讀了)。
在我的第三篇書評中有提到通過控制學習的難度可以維持學習的動力,最好的狀態就是學習比你現有水平稍微高一點點的知識。想你要是英語水平處在初級階段,就開始拿著高階的讀物看,看上幾行就要去去查字典,一個小時過去才看了幾小頁,這該是一種多么痛苦的學習體驗。相反,如果你拿一本幾乎不需要怎么查單詞就能看得懂的英文書(可以從最簡單的童話書開始),那種能夠流暢讀下去的快感不但有助于保持你的身心愉悅,更能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出你的英語語感,提高你的英語水平。我大四的時候就曾選修過一門“歐美短篇小說精選”的課,像歐亨利的短篇小說就非常不錯,故事的結局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英語表達的方式也著實有趣,拿來做培養英語語感的讀物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多讀平裝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更容易理解單詞多樣的表達方式。一個簡單的英語單詞在不同語境下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意思,要知道如果你掌握了1000個基礎英語單詞就能進行簡單的英語對話,當然你也要有一種危機意識——1000個遠遠不夠。
2、 關于記憶單詞的方法。
除了一些需要“死記硬背”的專業詞匯之外,大多數我們需要記憶的還是一些基本詞匯。市面上好多記單詞的App我就不拿出來一一舉例了,因為我看過一句最經典的話:最好用的記單詞軟件是什么?——關手機。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信心滿滿地下了一堆記單詞的軟件,最后發現,看著看著就刷微信去了。所以,算了吧,手機在手,誘惑力太大,為了截斷它的干擾,你最好還是用原始的辦法記在一個小本子上比較靠譜。記的時候,可以簡單的標注出新詞匯的出處,比如說哪篇文章看到的哪段的哪一句,在具體語境中它的含義又是什么,在這里我強烈推薦用紙質版的詞典。電子詞典或查詞軟件是很方便,但估計你一查就忙著看中文短詞釋義去了。但紙質版的詞典不一樣,釋義很豐富,還配有例句解釋。我大學的時候買過牛津初階、中階和高階詞典,對比用下來的感受是中階更適合。高階里面釋義太多,記憶負擔太重;初級,詞匯量太少,好多詞查不到;中階正好,釋義清晰,記憶負擔也不重,而且最重要的是你不僅要看中文釋義,還需要把新詞匯的英文釋義也看一下。聯系具體語境和上下文,這是迄今為止我覺得記憶單詞最好的方法了。看著好像很麻煩,但我想正是因為它的麻煩,才讓那些需要加強記憶的東西浸入你的大腦,留下痕跡。
3、關于輸入——聽力。
①選什么樣的音頻材料來聽?其實這里依然可以用到我們在1、 閱讀平裝書中提到的那“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跳過的技巧”,先選自己能聽得懂的來聽,然后跳過聽不懂的地方繼續往下聽,覺得無聊就停止。不管什么內容,先選輕松的你能大體上聽懂的材料來聽,聽到煩為止,慢慢地你就會發現自己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表達方式。最主要的,還是要保持有足夠的輸入時間,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制定一個有可能完成的計劃。
②通過看歐美電影、電視劇來提高聽力。這里是有一個非常好的小技巧,同樣是我大學時代最喜歡的英語老師上課時候說的。那就是你最好找一些貼近生活的輕喜劇來看,像那種科幻大片視覺效果的確震撼,可你看完會發現除了飽了眼福之外,自己什么也沒學到。為什么?因為那里面的單詞很多都是專業詞匯,不容易記憶,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你也用不到啊!可是如果選擇幽默輕松又貼近生活的電影電視劇來看就不一樣了,要知道,人在愉悅的心流狀態下,接受起新的知識會很快。而且,那些很美式的日常化口語,在你需要進行簡單的口語交際時也能派上用場。小山先生在這里推薦了《Friends》(六人行),這也是我最愛的一部美劇!一共十季,每季大概24集左右,每集大概20分鐘,建議你選擇中英雙文字幕的觀看。原因很簡單,單純看中文字幕你可能就不會去關注到人物的發音,如果是純英文字幕或者是去字幕,理解上可能又會有困難,所以最好的就是中英文雙字幕,特別推薦大學生朋友這樣看。第一遍可以帶著字幕來看;第二遍去字幕看情節認真聽主角說了些什么,不懂的地方認真記下;第三遍再把字幕帶回來,看看自己究竟是哪兒沒聽懂。相信三遍下來,你一定能有所收獲。特別是當旁白笑聲傳來,你又完全弄不明白人物在說些啥時,那種懊惱的情緒在你第三遍帶字幕聽時會讓你產生“再看一遍,這次一定要看懂”的動力。
4、關于輸出——說。
①在大學時代,我曾經請教過班上一位英語演講達人,我說你真的好能說啊!每次開口說英語都能吧嗒吧嗒講上一大堆,為什么我講上兩三句就再也講不出來了呢?有沒有什么好的練習口語的方法?她當時是這樣跟我說的:你去找一部你最喜歡的影片或電視劇,選出里面一個你最喜歡的角色,然后模仿他/他的語速,說話的神態,不同語境下的口語表達方式,去學習她的思維模式。這也是我在(二)書評中提到的,模仿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熟悉他的語速,跟上他思維的節奏。例如,我最喜歡《Friends》里詹妮弗·安妮斯頓扮演的Rachel,Rachel這個角色在里面的語速沒有Monica那么快,而且是屬于比較可愛的音調。在模仿的過程中,真的有一種情景代入感,你會覺得這樣學習英語是那樣有趣兒。
②關于輸出,要知道如果你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通過各種資格考試,而是想和母語為英語的國家的人流暢地交談的話,那有效的輸出實在是太重要了。小山先生在書中推薦的是一種叫Skype的在線英語課程,我百度了一下,中國官網上貌似是一個世界通的通話軟件,實用性不高。不過國內仍然有很多合適的英語學習口語輸出網站,比如說滬江網開發的學習軟件CCtalk,里面練習英語口語的社群很多,對于學英語者來說就是一個比較好的輸出平臺。
③至于輸出的內容,你可以用英語和別人具體聊什么呢?這就要求你在平時學習時把一些重要的英語句型給背下來,活學活用。在自我介紹時,準備兩份,分別在工作場合和私人場合使用。在工作場合的就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在什么公司工作擔任什么職務就好,難的是私人場合,這就需要你能夠有效地利用體育素材和旅游素材,加深對異國文化的理解。
最后,總結一下,語言學習最重要的是把握語言的規律與變化,也就是要掌握好語言的節奏與波動,因為知識本身也有自己的節奏,在不斷地波動,讓身體記住節奏,允許適當的波動存在。不那么嚴密,需要某種程度的“模棱兩可”(不確定性),這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變化的語言的特征,不管在語言學習還是其他學習中,都要跟上時代的節奏與波動。
下期預告:《整理的藝術4》之升職的藝術最后一章:職業整理術,學習是一種人生態度。
我會將之前寫的書評做一個歸總,千萬別錯過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