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計劃:SMART原則+環境因素設定
關于smart原則,我相信很多關注過目標管理的小伙伴并不陌生,百度上有詳細解釋,在此不做贅述!
那什么是環境因素設定呢?舉個例子,比如我的計劃是明天晚上八點寫一篇1580字左右的文章!這個計劃從一定意義上是符合smart原則的,但還遠遠不夠有操作性,因為你明晚在執行之前你還是得思考,是鍵盤打字,手機輸入還是紙質檔?是去圖書館還是在寢室?沒有靈感怎么辦?上哪去找素材等等,而事實上,你的大腦還是更傾向于干體力活的,也就是說,執行之前需要思考的細節越多,你執行起來就越難!任何一個細節都可能成為你放棄執行的借口!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最好的計劃是讓你不需要思考就能行動!就像你現在看到的這篇文章,靈感是昨天就記錄的,提綱是利用洗漱發呆的時間在腦子里構思的,寫作場景和寫作方式也是早就設定好的,所以今天即使我再有壓力(寫作本身就是有壓力的事)我也再找不到不寫的借口!當你總是抱怨自己的計劃難以執行時,請先反思你做計劃的能力!
2計劃一旦開始運作,就一定要執行到底!(最最關鍵的一點)
這句話看起來有點像口號,但確實是保證計劃完整實施最核心的一點!但是光喊口號是不夠的,我們得先反思計劃執行不下去的深層原因
No.1意外太多 流行指數 四顆星
再尋常不過的理由,同時也是眾多大呼“計劃趕不上變化”的童鞋率性而為的借口!我們不得不承認,生活確實充滿意外,很有可能我們信心滿滿準備執行自己的計劃時,一個領導或者朋友一個電話打過來我們的心志就動搖了,對于這種情況,一是學會衡量計劃和意外的重要性,有些意外其實是可以避免的比如無聊的聚會,其次,計劃不要太滿,給自己留足應對意外的時間,處理完意外可以接著執行計劃,事實上就算沒有意外,我也會每天給自己一段不計劃的時間去接觸新事物,給自己更多可能性,最后放棄完美主義,實在干擾了計劃的意外,接受它何妨?很少有一個計劃能百分百被執行,你只需要在這個計劃被打斷時不被擾亂心智,下一個計劃依舊可以執行!
No.2輕易改變方向 流行指數 四顆星
除了意外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放棄計劃是因為自認為找到的更好的方向,如果確實是一個更好的方向倒也罷了,但事實上更好的方向并不存在,反而給了自己不執行計劃的借口,于是我們就在“找更好的方向——放棄現有計劃——做明天的新計劃——再找到更好的計劃”的循環中迷失自己,直到最后完全放棄,覺得計劃不過是個“然并卵”的東西,事實上并不是計劃“然并卵”,而是再好的未被執行的計劃都是“然并卵”,然而只要執行下去,結果總會比不斷改變計劃好!
No.3 靈感乍現 流行指數 兩顆星
首先,到達這個境界的童鞋要恭喜你們,至少說明你前面是按照計劃一步一步執行的,然后在執行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的創造力激增,我們也會在心情愉悅的同時不由自主的展望未來,甚至有了新鮮的主意,覺得自己接下來是不是應該做點什么特別的事……
但是,等一下!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不要輕易修改列表中未完成的項目,因為一旦你開始修改,又會陷入第二點中我提到過的死循環!但是這些靈感怎么辦呢,放棄肯定太可惜,你完全可以開啟另一個新計劃,然后馬上專注于現有的計劃,這樣即能保證你的進度不被影響,同時你又擁有了非常有價值的下一階段計劃
3建立檢查機制
只有總結反思過的經歷才能變成財富,計劃也不例外,一個完整的計劃是需要檢查機制的,每天臨睡前抽出那么十分鐘,檢查自己的計劃完成情況,完成了給自己一個小獎勵,沒完成沒關系,但一定要問自己具體的原因,是單純的意外?還是目標過高?又或者你會發現就是此文第一點提到的某點環境因素。然后想辦法解決它和調整自己第二天的計劃——這會讓你做計劃的能力越來越強,更重要的是,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
4有時候并沒必要做計劃
當然,我不認為我們并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做計劃!
有些小事,做計劃的時間就可以搞定!比如簡單整理房間,比如收快遞,與其做計劃,不去馬上搞定,因為那樣會減少你的心理負擔,給其他重要的事情留空間!
在某些新領域,我們需要一段不被計劃的嘗試期
前面,我說過,計劃越具體越好!但是有些新事物,我們一開始接觸是沒辦法做詳細計劃的,比如最開始寫作,我也不知道什么時間段我的思維敏感,哪種寫作方式我更有感覺等,所以那段時間沒給自己做計劃,只告訴自己去嘗試,摸索,怎么做都行,然后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再開始慢慢納入計劃!
生活不應該只有計劃,也應該慢下來,隨性而為!
計劃是為了讓我們更有效率得做事,但是如果一味把自己的時間計劃滿,有時會覺得未免中規中矩太過無趣,生活的節奏也應該有快有慢,我從不會過多計劃自己的周末或者完成任務之后的閑暇時光,睡到自然醒,想干嘛干嘛,同樣也是讓我們保持創造力和享受生活的方式!不計劃也是一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