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1日看到微博熱搜李誕和黑尾醬離婚了
2018年結婚,21年8月21有網友曝光李誕朋友圈。
“朋友們總問起就說一下,我和典典確實分開有段時間了,感謝關心。”
三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沒有大張旗鼓、大肆宣揚,就像當初在一起那樣分開也是悄無聲息,朋友圈僅一句話從此就告別了兩人的關系。
與其說兩人感情不合,不如說剛開始在一起時就非情投意合,而是迫于某些無形的壓力不得已而為之。
就像他書里曾經寫過的場景:
我們結婚結的一氣呵成,據說是喝醉了向她求婚她就答應了,我起來聽說以后沒回話。
“在一起那么久了該結婚了”、“那么大年紀還不結婚,是不是不正常啊”
不結婚好像成了一種罪過,只談戀愛不結婚也成了流氓行為,父母催著朋友勸著,還有一種無形的社會觀念壓的人喘不過氣。
順遂了大家心意,結了,也順了自己心意,離了。
第一次知道李誕是在他的一本書《笑場》里,后來就是在各種綜藝節目里,給我一種很強烈的感覺:
他像在以上帝視角旁觀著世界上按部就班發生著的一切,把整個世界看的透透的,每個人都看的透透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就像世上的所有東西他都懂,只是沒挨個試試。
他書里寫過一句話,大概意思就是他討厭婚姻,但是凡討厭的不親自試試,是不會甘心的。
所以后來嘗試了不喜歡的東西,嘗試了結婚,嘗試之后發現果然不喜歡,然后就分開了。
世人總對“別人”帶有很大的惡意,而對自己的過分行為堂而皇之的辯解。
不結婚是怪胎、結婚之后又離婚是不忠、不聽話了是叛逆、聽話了是愚鈍、穿多了是封建、穿少了是放蕩、不會說話是嘴笨、能說會道又變成了阿諛奉承。
之所以不快樂,大概是因為總要在意大眾目光吧,我們被規則過分捆綁,被觀念過度壓制,我們笑但卻并不快樂。
我們總喜歡帶著答案問問題,站在終點后悔不已,總按照世俗步伐一個腳印踩著一個腳印走,時間長了就忘記自己為什么走了。
03.
每次吃飯時,我和妹妹都喜歡跟媽媽開玩笑:
“生孩子那么痛苦,以后我要當丁克族”
“結婚還要擔心被家暴,一言不合就吵架生氣,還是單身比較幸福自由,以后我不結婚了吧”
……
每次話題說到這里我媽都會拖著長音和怪怪的調子“嗯~”一聲,像是對我們這些話無聲的抗議,又像再說:
“看你們在說什么大逆不道的話,不結婚讓鄰居怎么看,大家都認為你有毛病,今年過年回來就給你相親”
本來挺向往結婚之后的生活的,這么一說我反而不想結婚了,似乎還帶著點厭惡。
現在離婚很普遍,甚至在農村都快見怪不怪了,活著本就是為了追求幸福,倘若不幸福為何總要百般忍耐。
不是說推崇大家離婚勇于追求自由,而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
民政局的標語早就換了,或許你比我消息更靈通。
“結婚不等于幸福,單身也不意味著不幸福,我們出生就是一個人,最后也不可能同時離去,愛情是精神的奢侈品,沒有也行。
無論結婚還是單身,它們都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也只是人生試卷里的一道選擇題。
無所謂對錯,也沒有具體標準。
你喜歡一個人,那就一個人。
別人說不說,與我們無關。
文章來源:不許人間有白頭
編輯:不許人間有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