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有的雛鳥長大后,會銜食喂養(yǎng)衰老的母鳥。人們把此現象稱為“反哺”。
人類社會也存在類似現象。年輕一代對年長一代的文化影響被稱之為“文化反哺”。千百年來,在以父輩對子輩施教為主流的正統傳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猶如潛流引而不現,但在迅疾變化的當今社會,年輕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們在科學知識、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審美情趣等各個方面,越來越明顯地影響著年長一代,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角色常常發(fā)生轉換。
以“角色轉化之間”為題,可以講述故事,抒發(fā)情感,也可以發(fā)表見解。文體除詩歌外不限,字數在800字以上。
? ? ? ? ? ? ? ? ? ? ? ? ? ? ? ? 角色轉化之間
時代飛速發(fā)展,信息爆炸的時代已經來臨,我們每天如果不吸收一些新的知識,就會覺得與世界脫節(jié)。朋友圈里盡是今天誰參加了什么培訓,誰取得了什么成績,我們在學習新文化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傳統文化。
父母作為我們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第一次學習傳統文化往往是從父母哪兒聽說的,父母的人生經歷確實比我們多,但是思想一直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很少有長輩能夠馬上理解新出來的文化,往往需要我們這一輩的人去解說,從而才能慢慢理解。
文化的發(fā)展,不過是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一點一點的進步。我們的長輩觀念中的傳統文化,在他們的父輩看來,應該也是新理念,新文化,傳統文化作為我們文化的根基,從而讓我們的文化不斷發(fā)展,因為不同的時代,而為文化注入新鮮的活力,而我們年輕的一輩作為新文化的學習者,同時也是新文化的施教者,所以我們年輕的一輩也擁有了向長輩“文化反哺”的能力。
一些長輩思想先進,能夠很快的接受新事物,一些長輩保持中庸,既吸收新知識,但也保留著自己固有的思想行為,一些長輩固守傳統,認為新文化不好。我們年輕一輩要多些耐心與長輩溝通,對于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槽粕,長輩也不需要因為新文化的誕生而覺得地位受到了動搖,學無止境,吸收容納才能拓展思想的內涵。
不斷地角色轉換,才能讓文化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