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的一陣暴雨洗凈了天空的鉛華,就像是為了今夜那輪中秋明月而準備的,走在巷子里,稀落的人影零零散散,昨天此時還開著門的小商鋪今日卻都緊閉著,還有不遠處人家里飄出的飯香和吵鬧聲,原來大約是都回家吃團圓飯了罷。橫行在巷子里的馬路上,再也不怕往日川流的車馬,肆意行走,也算是一件幸事。
仰著頭,卻也不知道往哪里去。打開手機,最近收到的消息竟還是三天前,仿佛不存于這個世界,不禁自嘲人生的失敗。
走到大街上,仍是清清冷冷,偶爾有車飛馳而過空留下破空的余音,唯有道路兩旁的飯店紅紅火火,耳邊傳來的觥籌交錯、你來我往的聲音,聽的直教我恍恍惚惚,合著雨后寒風,頗有種無語話凄涼的景象。不知是哪朝哪代的詩人留下的筆墨道,“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個飄零在外頭”,卻也印證了此刻此情此景。可是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和懸掛在這蒼穹中不時陰晴圓缺的明月有什么關系呢,此事古難全不過是先賢的牽強附會和心理傾向罷了。人世間的憂傷與痛苦,皆來自于人本身,在這滾滾的紅塵中,誰又能自負是一個灑脫、豁達、無憂的人,人生來就是痛苦與孤獨的,所以為了尋求解脫,我們才有了愛情與友情,在漫漫荊棘之路上彼此扶持。
不知漫步走了多久,轉過身卻是發現不自覺的來到了珠江邊,小蠻腰在濱江大道的盡頭熠熠生輝,江對面一排排摩登大樓霓虹閃爍,極盡魅惑的展示著羊城的妖嬈,停下腳步望著起伏不定拍打著堤岸的江水,感慨異鄉陌客孤獨的情愫。片刻思緒,又開始嘲弄自己那點所謂的矯情。想起四年前不是何曾在黃浦江邊獨立,慨嘆魔都的奢華,上海灘的傳奇和故事沖散了多年前帝都的不堪過往,也冀希于在魔都有一處落腳之地。想起兩年前不是何曾在甬江邊瞭望北方,寂寥于甬城無法安放這顆不滿足的心,可是卻再也回不去杭州灣的那頭。向南,再向南。而如今,在珠江邊思緒萬千,曬然一笑,那些矯情過了多年卻也未曾被洗掉。
嶺南的天氣陰晴不定,白天的燥熱被傍晚的暴雨一陣帶過,像是生了氣的少女梨花帶雨過后是一陣溫柔。江風徐來,吹散了已然老去的少年的心,落了一地,再也尋不回當初的完整。身處于城市閃爍的霓虹中,一種無力感時常深深的襲來。在互聯網時代和全球化浪潮下,價值觀念的顛覆和世界觀的沖突,有時會讓人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時常被一種強烈的孤獨和無意義感緊緊裹挾。但我也明白詢問什么是生命的意義,這種天真的疑問不過是將生命看作實現某個積極有價值的目標。弗蘭克在《追尋生命的意義》中寫道,“但我們早已徹悟,生命的意義不止于積極有價值的目標,還包括了生存與死亡、臨終與痛苦。”然而這種徹悟伴隨的是人個體靈魂的互相交融,沒有了這種靈魂與心靈的交流,你所經歷的痛苦依然是毫無意義。所以我珍視喜愛的人,愿與所愛的人一起走出人生的孤島,找到安放生命熱情的歸所。
手機的震動拉回了漫無邊際的思緒,家中的微信群閃爍不停,消息里的圖片是三姑六婆們在聚餐,看著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一陣煩悶,不知如何自處,誰又能想到遠方有人對著手機一陣尷尬,也因無親友掛念而一陣失落。只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他們在往后的數年里能依然健康、怡然的聚在一起,彼此歡笑一堂。
天空中明月不知何時不見,徒留下幾片黑云在張牙舞爪,夜深的寒氣浸入衣袖,一陣哆嗦,回家的路一片昏暗,也不知是否能找到正確的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