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嘗試的是思維導圖《學習之道》,大概花了兩個番茄鐘。因為我對這本書看了兩遍所以思維導圖畫起來比較清晰。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是對文章的整體大綱會很好的回顧了解。劣勢是浪費時間,看書的宗旨是看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并知行合一。一本書里面并不是每個知識點都對你有用,所以與其浪費時間在對你沒用的知識點上面,不去把對你有用的進行深入細致的了解,增加到自己的知識體系當中去,然后知行合一。
附采銅的讀書論
很多人讀完一本書的時候,喜歡畫一個思維導圖還原書中的主要觀點。還有人會寫一個書評,去分析和評價作者的觀點對還是錯。可是,作者的體系是他的體系,你無法直接受用;而觀點的對錯,對,是他對了,錯,也是他錯了,跟你什么關系呢?為什么一定要評個所以然出來呢?
讀書時,你更應著眼的是,這本書對你自己的意義。具體來講,就是從“我”的需要出發(fā),像一個探險家/考古學家/盜墓者/松鼠一樣從各種書里探測、挖掘三種東西:原則、方法、素材。
原則:書里有什么做事的原則是我可以借鑒的。
方法:書里提供了什么做某事的方法。
素材:書里提供了什么故事案例可以用來填充我的框架。
這三樣東西有些是在字面上,作者寫明的,更多的,是深埋在文本之下,需要由你用你的洞察力去找出來。
你讀到的書是一整體,而你需要把它打散,找出你所需要的碎片,或原則,或方法,或素材,然后在你腦中拼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