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周末回了一趟老家,父親有事外出,只有母親在,過了一會,三叔也來了,因為平時母親都在城里幫我們帶孩子,所以大多時候都是父親一個人在,難免孤單,經常喊三叔過去陪他。
? ? ? ? 跟三叔寒暄一會,三叔就拿起鐵锨,去田里了,等我帶著兒子跟出去,三叔就喊“鳴謙(我兒子),去把水管打開,沖這個老鼠窩”,兒子屁顛屁顛跑過去打開水龍頭。。看到這一幕,不禁想起小時候挖田鼠窩的趣事。
? ? ? ? 農業四害:田鼠、雜草、害蟲、麻雀。田鼠作為四害之首,讓農民飽受其害。田鼠窩很深,一般的人不會費那么大力氣去挖,省事的做法是用水灌,但是我小的時候,將近30年前,用水淹法抓田鼠,卻是奢侈了,小時候見過不少用水灌的,但大多往往是帶的幾桶水用完了,還灌不滿一個田鼠窩。所以,用此法抓田鼠的還是少數。況且田鼠的數量多,而且田鼠窩很深,往往還有好幾個出入口。只有少數用此法的抓到了田鼠。
? ? ? ? 而三叔卻是抓田鼠的行家,那時候三叔正值20來歲,一身力氣,在秋收之后,種麥子之前的一段時間,田地里是空空蕩蕩,正是挖田鼠的好時候。等到犁地之后,耙地之后,田鼠窩就看不到了。三叔就帶著鐵锨、籃子,有時候用架子車拉著我們幾個,下到田里挖田鼠。那種洞口有田鼠出入痕跡的,是三叔的下手對象。挖田鼠不僅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更考驗耐力。因為田鼠窩很深,挖的洞大了,會花費更多的力氣,開的洞小了,輪不開膀子使不上力氣。三叔因為挖的多,經驗豐富,技巧掌握的很好,最關鍵的是有力氣,在我們當地也是有名的“力士”,當然挖田鼠也是小有名氣。
? ? ? ? 挖田鼠的工作卻不好做哦。挖一米多深很正常,小孩子跳下去不露頭,有時候,三叔挖著挖著,從遠處只能看到一锨一锨的土從地面飛上來,卻看不到三叔了。挖到底之后,還要向旁邊平著挖,又是好幾米,甚至十來米,一個上午,三個多小時,以我三叔的體力,能挖一個田鼠窩就不錯了。筆者八九歲的時候,也試著挖過田鼠窩,無一例外的半途而廢。
? ? ? ? 挖田鼠的時候,三叔會讓我們把附近的田鼠洞口堵起來,或者留下一個不封堵,挖到一半的時候,田鼠會從另一個洞鉆出來,大家就開始拿著鐵锨,棍棒,鞋子亂砸,絕大多數,田鼠都難逃一死。
? ? ? ? 挖開后的田鼠窩,很是壯觀,有一次,三叔把一個田鼠窩徹底挖開,給我們一幫小輩展示了一番:一個一米左右的深坑,緊挨著是一道深深的溝壑,隔一段會有一個洞穴,那是田鼠存食物的地方,可能是小麥、花生或者大豆。再隔一段是育嬰室,一窩皮毛透亮、眼睛未睜開的老鼠崽。隔不遠是臥室,是公再隔一段是一個存滿了糞便的洞穴,那是衛生間。糧食被三叔拿回家了,那可是糧食啊,不能浪費。田鼠無一例外的都被打死了,活捉的用繩子拴起來,給我們玩,或者帶回去給貓玩了。鼠崽會分給我們玩,我們也不知道拿來做什么,一般都會拿在手里揉捏一會,然后就扔了,或者給貓了。最后再把挖出來的坑洞給填起來。挖田鼠的工作才算正式完成。
? ? ? ? “水從這個洞冒出來了”兒子的聲音把我拉回了現實。灌了幾分鐘了吧,水已經從另一個洞冒出來了,還不見田鼠的蹤影。“看來這個窩沒有老鼠了”三叔說。
? ? ? ? 光陰似箭,轉眼已經過去將近30年了。現在三叔也快50歲了,長期的勞作,三叔的身體也有了隱疾,早已不挖田鼠。可是田鼠依然如故,一代一代快速的繁衍著。其實對田鼠來說,偷吃農作物也是為了生存,只是在那個年代,每一顆糧食都那么珍貴,而一個田鼠窩就可以挖出來二三十斤的農作物,所以大家都想盡辦法抓田。但是農作物產量高了,人們的生活也富足多了,也就不過于在意被田鼠糟蹋的那點糧食了。現在也只有老一輩的人,看到田鼠依然還是有想打死念頭,但如果真的抓不到也就那么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