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技無所不能,我們不僅能洗牙,還能牙齒矯正、牙齒美容,很多牙科診所也靠此發了大財。
古人雖然技術上落后的多,但對于牙齒的愛惜程度絲毫不比今天差。
漱口
據《禮記》記載,“雞初鳴,咸盥嗽”,說明兩千多年前人們就懂得用漱口的方式保護牙齒。
秦漢時,人們把石頭、瓦或動物骨頭磨成粉,用來漱口。
后來,人們發現鹽也可以用來清潔牙齒。
據現代醫學研究,鹽水漱口可以起到清潔消除口腔異味、消減牙齦發炎的作用。
藥王孫思邈曾說,每天早上用鹽加溫水漱口,可以使牙齒更牢靠。
方法是好,但是成本太高。
鹽在今天隨處可得,但在古代可是稀罕物。
古代鹽產量較低,管控又極嚴,窮苦人家的飲食基本都十分清淡,這也是大鹽商們個個都富可敵國的原因。
除了鹽以外,茶也可以用來漱口。
蘇東坡曾說:“用茶來漱口,牙齒越來越堅固。”
茶水可以清除牙縫中的殘渣,又能清熱解毒、化腐去淤。
另外,明礬水(可治療口瘡)和酒(當然得是酒精度高的白酒)也是漱口的極佳材料。
牙刷
秦漢時期,牙刷的質地以青銅為主,刷子的材料來源于動物的鬃毛。
到了唐朝,有了骨質牙刷。
五代十國時期,已經誕生了象牙制的牙刷。
宋朝的牙刷就更精美了,造型也基本和今天差不多。
南宋時已經有了專業的牙刷店,牙刷質地以骨、角、竹、木等材料為主。
而到了明朝,更是有了珊瑚質地的牙刷。
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晚唐時期,人們發明了用楊柳枝清潔牙齒的方法。
頭天晚上,將楊柳枝放在水中。
刷牙時,將楊柳枝放在嘴里嚼幾下,一個簡易牙刷應運而出。
古人認為嚼樹枝有很多好處:消宿食、除痰疾、解眾毒、去齒垢、發口香、能明目、潤澤喉嚨、唇無皺裂、增益聲氣、食不爽味。
古語“晨嚼齒木”便是由此而來,價格低廉,簡單方便。
牙粉與牙膏
早年沒有牙膏,但在唐朝就有了牙粉(今天也有)。
只不過到了宋朝,牙粉才漸漸普遍化、配方化。
比如,著名文學家、詞作家蘇軾就曾把松脂和茯苓搗碎磨成粉,曬干后就可以使用了。
著名科學家沈括也曾把苦參曬干后搗碎,篩制后便成為了牙粉。
牙粉的使用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在水中攪拌均勻后用來漱口,漱口完畢后再用牙刷刷牙。
另外一種則是將牙粉涂抹在牙刷上,然后刷牙。
第二種方式已經和今天的刷牙方式十分接近了。
除此以外,牙膏也是在宋代出現的。
牙膏的配方多種多樣,有直接以鹽來當原料,也有用姜汁和小蘇打的,還有用柳枝、槐枝、桑枝等樹枝,水煮以后熬制成膏的。
另有一則十分奢華的牙膏配方:
沉香、白檀香、蘇合香、甲香、龍腦香及麝香,以上香料搗成粉末,再用蜜水調制成糊。
這牙膏用完之后,應該能把別人香一跟頭,但是,家里要沒錢的話,恐怕用不起。
除了漱口與刷牙之外,隋唐時還流行用布料或手指來刷牙。
當然不是干刷,而是要加上一點牙粉或牙膏。
很多影迷應該都對電影《天下無雙》中,王菲刷牙的橋段印象深刻,其實這并不是段子,而是史實。
另外,早在西晉時,就有了關于牙簽的記載,只不過那時的牙簽還比較貴重,甚至能當做禮品送人。
擱在今天,你要是拿牙簽當禮物去給領導送禮的話,估計什么事也辦不成。
?
“文藝白話文”原創文章,抄襲必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