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后旅游去哪里?28個國家級傳統村落,人少景美

疫情改變生活。

無論疫情何時結束,各行各業都會因此而有所改變,旅游也是。

人們再也不會熱衷于舟車勞頓去擠景區,那些人少景美的鄉村,更加令人向往。

從2012年開始,我國陸續公布了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寧波市先后有28個村莊榮登榜單。

28個國家級傳統村落,我在年前已經全部走訪完畢,每一個村莊都可以作為鄉村旅游目的地。

疫情結束后,旅游去哪里?

28個國家級傳統村落,收藏著吧,任君選擇游覽。

每個村莊的詳細情況,可點開文末的每個村莊的推文鏈接,參閱瀏覽。


【01 蜜巖村】

海曙區章水鎮蜜巖村,是個千年古村,村中原有越國丞相應高的相公宅,村中的大宅大院,造就了鄞縣“共大”分校的設立,也才有了現在的“四明職業高級中學”源遠流長。

村西的皎口水庫,沿岸風景優美,人文歷史豐富,湖光山色,移步換景,如詩如畫。

走遍寧波山水,最美的鄉村環線游線路,就是皎口水庫環線,謂之:皎口岸。


【02 李家坑村】

海曙區章水鎮李家坑村,環水而居,狀如月亮灣,這種地形與下游的杜岙村、下嚴村,頗為相似。

村民以李姓為主,據宗譜記載是大唐李世民后裔。

村前的大皎溪,發源于四明山唐田一帶,下游流經周公宅水庫和皎口水庫,奔江入海。

村中仍存有清代建筑,保存較為完好,是尋古探史的好去處。


【03 柿林村】

余姚市大嵐鎮柿林村,與海曙區章水鎮李家坑村相鄰,兩村之間有步道相通。

柿林村已劃入丹山赤水景區的范圍內,因此柿林村是28個國家級傳統村落中,唯一收費的村莊。


【04 中村】

余姚市鹿亭鄉中村,我在十年之間至今已經去過21次。

寧波市內的28個國家級傳統村落,我去的次數最多的村落,就是中村。

2010年6月27日,我和一群驢友第一次到達中村,我就被這里靠水而居的古村風情深深吸引,每年都會去看看。

中村分居小皎溪兩岸,群山連綿,諸峰夾峙,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具一品的山水風情。

如果一個地方去過了還想去,

那一定是有好感了,

如果一個地方去過了二十多次還想去,

那一定是愛戀這個地方了。

令人愛戀的地方,

中村就是。


【05 金冠村】

余姚市梨洲街道金冠村,由金岙、里冠佩和外冠佩三個自然村合并而成,其中里冠佩和外冠佩通常總稱為“冠佩村”。

冠佩村位于兩山夾峙之中,沿冠佩溪而居,歷史悠久,古樸幽靜,宛如世外之境。

《余姚縣志》記載:“冠佩里在雙雁鄉南山,宋朱廷碧,熙寧時拜兵部尚書,致政來姚,見雙雁石倉之美而小筑,遂世居焉。石倉如冠如佩,因名冠佩里。”

村中石頭,精致如金冠玉佩,因此而名冠佩。


【06 方家河頭村】

慈溪市龍山鎮方家河頭村,庇護了方臘起義的部分將士,也庇護了方孝儒的部分嫡親,還接受了其他地方遷來的方姓人家,繁衍為方姓人家最多的村落,村名也因此而名“方家河頭村”。

村莊的東北側為現代新村,西北側則是傳統古村落。

從方家河頭村,經靈湖,過杜湖,至鳴鶴古鎮,這是一條經典的鄉村旅游風景線。


【07 走馬塘村】

鄞州區姜山鎮走馬塘村,村民多姓陳,陳氏遠祖,是顯赫的名門望族。

公元988年,即北宋太宗趙光義端拱元年,姑蘇人陳瑞矜出任明州知州。

陳瑞矜之子陳軒,隨父來到了明州,居于現在的走馬塘一帶,成為走馬塘陳氏的始祖。

陳氏名門主政明州,兩浙兵馬鈐轄張仁皓,走馬造訪陳氏居所,走馬墉之名因此而來。

走馬塘陳氏之厲害,令世人稱奇,從始祖陳瑞矜至明清,走馬塘陳氏族中先后出現進士76名,任職地方官吏161人。

一個村莊內如此人才輩出,這在全國都是一個奇跡,走馬塘因此被稱為“中國進士第一村”。


【08 勤勇村】

鄞州區東吳鎮勤勇村,位于太白山下,三面環山,背靠“鳳凰山”,村畔的鳳下溪穿村而過,溪上有橋名叫鳳凰橋。

1959年,勤勇人決定大干苦干,以勤勞勇敢改變鳳溪面貌,因此將村莊改名為:勤勇村。

勤勇人提出了“日治坡,夜治窩”的口號,治山、治水、治路、治屋,以開山取材的石頭,砌墻建造新農村,舊村如鳳凰涅槃,華麗麗的新村出現,成了江南新農村建設的突出典范。

“全國學大寨,浙江學勤勇”,是勤勇村的輝煌歷史。

石墻、石門、石屋、石路、石凳、石花壇,名副其實的石頭村。


【09 童夏家村】

鄞州區塘溪鎮童夏家村,包括夏家和雁村兩個自然村,九十年代建設梅溪水庫期間,部分村民外遷聚居的童夏新村也隸屬童夏家村。

雁村,號稱“寧波的香格里拉”。

雁村的地形像一只展翅的大雁,1950年,以“雁棲幽谷”之思,取名雁村。

雁村坐臥于白巖山東部的石梅崗南麓和九曲嶺峽谷之間,梅溪發源于此,村民分居于梅溪兩岸,古樹掩映,溪水流淌,小橋、流水、人家,山岙中的村落,純樸,寧靜。


【10 巖頭村】

奉化區溪口鎮巖頭村,美麗的班溪穿村而過,村口獅子、白象兩山左右護衛,山清水秀,風光旖旎。

斑溪,原叫巖溪,巖溪流過獅子、白象二巖,故名巖頭。

巖頭村民,主姓毛,宋初從衢州江山一帶遷來。

1882年11月9日,巖頭村中毛鼎和家中,誕生一女,取名毛福梅。

1901年,溪口鎮王采玉托人到毛鼎和家為其子蔣介石說親,那一年,19歲的毛福梅,嫁給了14歲的蔣介石。

1910年4月27日,毛福梅在溪口,生下一子,取名蔣經國。

巖頭古村,還出過毛邦初、毛瀛初、毛懋卿、毛景彪、毛圣棟、毛思誠等民國將軍,被稱為“民國將軍第一村”,是一座研究民國歷史的“活化石”。


【11 棲霞坑村】

奉化區溪口鎮棲霞坑村,位于雪竇山之南的峽谷筠溪畔,是一個美麗而寧靜的古村落。

通過棲霞坑的古道,是著名的“唐詩之路”的寧波段,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詩篇。

2010年,棲霞坑古道入選寧波“十大文化旅游古道”。

近年來各地游人遠道而來,重走唐詩路,感受“連峰數十里,修竹帶平津”的旖旎風光,落寞多年的棲霞坑,重現當年熙來攘往。

人類前行的步伐,艱辛而滄桑,古今多少事,盡付筠溪中。

山中歲月無古今,世外風煙空往來。


【12 青云村】

奉化區蕭王廟街道青云村,因村中“聯步青云”牌坊而名,聯步趨丹陛,青云羨鳥飛。

青云村,南望同山,向北,向西,剡江婉轉繞村而去。

村前村后,還有南北兩溪穿村而過,因此青云村呈三水環繞之勢,獨特的自然風貌,造就了青云村獨特的人文風情。

青云村,清末民初的人文舊跡遺存眾多,清代大豐銀行董事長孫鶴皋故居、清代進士孫鏗故居、清代舉人楊裕豐故居、蔣介石時期的中央樂團指揮孫延康故居、蔣介石舅父孫琴風故居等等,馬頭墻,石屋墻門,庭院深深,歲月流光。


【13 西塢村】

奉化區西塢街道西塢村,四面環水,東西南北四條河流,縱橫交叉,形成“井”字形框架,圍繞著村莊,可謂居于水中央。

橋與古宅,是傳統村落的看點。

橋,則以居敬橋最為著名。

西塢的民居,沿井字河,緊湊并列,49條古弄貫穿其中,路路相連,弄弄相通。

古閶門、古墻門、古祠堂、古堂前、古閣樓、古弄堂,古韻猶存。

歲月變遷,西塢的槳聲燈影,已隨潮流遠去。

唯有橋與古宅,承古續今。


【14 馬頭村】

奉化區裘村鎮馬頭村,東南面臨象山港,三面環山,背倚銀山崗,左為青龍首,右為白虎首。

村中的白虎首,山形如飛天鳳凰,故名“鳳凰山”。

村左的青龍首,地處海濱,古時曾是鵁鶄聚棲的地方,因此而名“鵁鶄山”。

鵁鶄山,狀如馬之首,故又稱為“馬頭山”、“馬頭巖”,后來又延伸了馬頭渡、馬頭浦等名稱,清代時人們將鵁鶄村名改為馬頭村,有萬馬奔騰、一馬當先之意。

現在村南正在建設的公園,其框架就是一個繁體的“馬”字,“馬”文化,正在馬頭村發揚光大。


【15 苕霅村】

奉化區尚田鎮苕霅村,村莊還在,但是已經將名字改成了:條宅村。

村莊南側的山,屬于大雷山,早在侏羅紀時期,浙東沿海發生區域性大斷裂,火山噴發,大雷山就是火山噴發后的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山。

陳氏先祖從三石村遷至現在的村落,避居生存,發現門前的大雷山是火山灰形成,認為這里“火”過旺,于是就用“雨”來沖消,給居住的地方取了一個帶“雨”的名字。

第一個字是陳氏先祖生造的字,“雨”字頭,下面一個“召”,字典中沒有這個字,只能手寫,用電腦和手機都打不出來,讀音為“tiáo”。

第二個字,“雨”字頭,下面一個“言”,合起來就是“霅”,這個字可以打出來,讀音為“zhà”。

隨著時代發展,第一個用手機和電腦都打不出來的字,改成了“苕”字,也就是把“雨”字頭,改成了“艸”字頭,讀音相同,這就是“苕霅村”名字的來歷。

近年,當地將村名“苕霅村”更改為“條宅村”,,傳統被割裂,古宅破敗,傳統漸去。

勿忘傳統,是為了走得更好更遠!

把傳統留住,為什么不!


【16 大堰村】

奉化區大堰鎮大堰村,這里四面環山,中間平地,形似燕窠,時人將大萬竹稱為“大燕”。

南宋初年,董氏先祖董之邵,因捍方臘和抗金有功,先后授承信郎、修武郎等,告老還鄉后,出資修筑了一條用于灌溉和抗洪的石壘活動壩,稱為大堰磡,人們為紀念其功德,遂將大燕之名改稱為:大堰,沿用至今。

大堰村依山臨水,橋通兩岸,人文歷史底蘊豐厚,

古宅大多分布在大溪路上,王鈁和巴人故居遺跡,以及白閶門、毛家閶門,承述著這里的過往風云。


【17 董家村】

奉化區大堰鎮董家村,縣溪穿村而過,溪上小橋相連,董家人世代分居兩岸,靠山臨水。

小橋、流水、人家,意念中的恬淡生活,原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董家村除了靠山臨水的自然環境令人流連,還有眾多人文古跡值得鑒賞。

村中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民國建筑,有董家六房道地閶門、董家上第三份閶門、董家下第三份閶門、董家八房道地閶門、董家黃道閶門、大份道地閶門等等13個閶門,16個道地,還有董氏宗祠,以及十多條弄堂,都刻滿了歲月的痕跡。


【18 東門漁村】

象山縣石浦鎮東門漁村,地處東門島,島上村民以漁為生,島北為銅瓦門,南為東門門頭,扼航路之要津。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東門漁村世代以漁為生,代代都是大海的“弄潮兒”。

東門漁村,漁家風情濃厚,海防歷史悠久,海洋文化遺存豐富,素有“新石浦,老東門”之說,因此被譽為“浙江漁業第一村”。


【19 墻頭村】

象山縣墻頭鎮墻頭村,東南依靠大雷山,兩側坐擁白巖山和射箭山,發源于大雷山的大雷溪穿村而過,北臨西滬港。

大雷溪涓涓而下,潤育了方家岙、溪里方村、墻頭村等古村落,現在成了一條經典的鄉村旅游線路。


【20 峽山村】

寧??h深強蛟鎮峽山村,位于象山港尾的黃墩港與獅子口的交匯處,是強蛟鎮政府所在地,村東南沿海邊有一條狹長的小山,由南向北一直延伸到下攔頭,其西北與西山間原有一寬約150米的下攔港,稱峽口。

峽口以西稱西山,峽口以東稱峽山,村坐峽山,因此而名峽山村。

如果要去峽山村瀏覽,必去的地方就是橫山島。


【21 梅枝田村】

寧??h越溪鄉梅枝田村位于三門灣白嶠港畔,隸屬寧海縣越溪鄉,由大梅枝(上田)、小梅枝、隔坑和哨枝彎組成。

面朝三門灣的梅枝田三面環山,“座擁犀峰環一角”、“門迎獅嶂振雙鈴”,依山面海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清幽的獨特環境。


【22 許民村】

寧??h茶院鄉許民村,由民戶田、許家、許家山三個自然村組成,是寧波市內現有建筑群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屋古村,由玄武巖建成的石屋、石路,延續著傳統而原始的農耕文明。

石屋、石墻、石路、石巷、石橋、石井、石凳、石窗、石碾……

石頭的世界,原始而樸素,避世而居,隱世而獨立。

許家山村,就是這樣一片遺落于山上的石璞,雖然刻滿了歲月的滄桑,卻依然光彩奪目。

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各地游人遠道而至,石頭村,再也不是曾經的原始而清靜。


【23 龍宮村】

寧??h深甽鎮龍宮村,以龍聞名,處處都彌漫著龍的氣息。

村前山巒起伏,如蛟龍盤踞,名為龍山;溪流蜿蜒,似蛟龍出出,名為龍宮溪;石潭的潭壁呈現龍臥痕跡,名為龍潭;村中有橋,名為龍溪橋;村中溪畔400多年的楓楊樹,稱為龍樹。

夏日到龍宮,爽莫過,龍宮戲水。

沿著龍宮溪,一路溯溪戲水,幽深清涼。


【24 清潭村】

寧??h深甽鎮清潭村,地處浙東第一尖之東北,北接奉化,西接新昌,九峰環抱,泉甘而林茂,早期初名里岙。

發源于鎮亭山第一尖的清溪,穿村而過,在村前的溪澗中,形成了一個又深又大的潭,稱為大清潭,原本深不見底,村以潭名,故名清潭村。


【25 力洋村】

寧??h力洋鎮力洋村,不僅是寧??h力洋鎮政府所在地,上個世紀,力洋村還是力洋區政府,甚至一度還是寧海與象山合并后的縣政府所在地。

力洋村,因此也被稱為“寧象古城”。

力洋古建筑大多為葉氏古宅,共有19處,12處保存完好,既體現了沿海漁村的雄渾和粗獷,又兼具江南民居的精細與纖秀。

庭院深深,小巷幽長,每一處古宅,都有一段歷史和故事。

人類前行的步伐,艱辛而滄桑。

古今多少事,盡付古宅中。


【26 箬岙村】

寧海縣一市鎮箬岙村,因為村莊所處的山岙之中,箬竹叢生,因此而名“箬岙”。

箬岙村三面環山,一面向海,依山臨海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與許多沿海村落相似的命運。

歷經劫難的箬岙村,長期受海防文化影響,村內人文舊跡眾多。

褚氏宗祠、鎮寧神祠、植桂書舍、古城墻址、古宅古院,等等,殘垣斷壁,庭院深深,依稀可見曾經之興盛與繁華。


【27 東岙村】

寧??h一市鎮東岙村,是寧波范圍內距離市區最遠的中國傳統村落,地處三門灣底的旗門港,南瀕臺州市三門縣沙柳街道,北面背靠連綿群山,有寧??h內著名的山峰狀元峰,近年建成了風電場,寧波的又一條風車公路。

喜歡旅游和攝影的朋友,東岙村南邊的灘涂風光,值得欣賞。

還可以順道前往狀元峰,欣賞風車公路。


【28 西岙村】

寧??h長街鎮西岙村,位于寧海白巖山南麓,南瀕三門灣車岙港,是南宋丞相葉夢鼎故里。

西岙村內,人文舊跡眾多,傳統村落,名副其實。


歷史的長河,風云變幻莫測。

無數次方向的改變,可能緣于一個地方,也可能緣于一個村莊。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983評論 6 537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772評論 3 422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947評論 0 381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201評論 1 31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960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350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406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549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104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914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89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647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34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75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007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834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106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