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00,用時1個半小時。
1, 深陷童年受虐的循環怪圈。
可以想象祖父、父親和兒子都在與酒癮和攻擊性問題做斗爭;許多家庭成員都在和糖尿病及肥胖做斗爭;祖母、母親和女兒都結了兩次、三次、四次婚,而結婚對象都是如出一轍;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有信任問題;家庭中的許多成員都在經歷焦慮抑郁(是的,這可能是基因問題,但不總是)
上面所看到的就是“代際的詛咒”當祖輩有類似的情況,孩子也會延續這個怪圈。這個在我老公身上我就能夠有所感覺,雖然我不知道老公的爺爺是什么樣的狀況,但是我公爹就是性格比較奇怪,特別是得病之后就更加的孤僻,每日對著窗外不交流,進到家里給人的感覺是很壓抑的。你永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現在老公很多時候也是,他在單位的事情我都是最后一個知道,他回來也是很少說話。期初我還不停的問,后來我覺得這樣老問挺招人煩,所以我就不問了,他想說的時候我聽著,我說著。他不開口,我不開口,還好,我們各自看書互不干涉也是挺好的。
但是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的性格,如果他進入怪圈,就會失去很多的幸福和快樂。有的時候我問老公,為什么不說話?他說沒有什么可以說的啊?但是生活中不都是每天說著80%的廢話過的嗎?說話這個事情跟鍛煉一樣,如果長時間不說話,真的就更不想說了。
兒童是需要被聽到,看到并且和父母鏈接的,作為成年人也一樣。我們也有同樣的渴望--被別人了解被愛的。
如果在兒童時期的這些需求沒有被滿足,我們的依戀損傷便開始積累。許多成年人學會了抑制和分割這種感情。外在行為就表現為:工作狂,依賴他人的感受而感受,自殘,藥物依賴,酒精等現象。
2, 這不是你的錯:用自我同情打破童年受虐怪圈。
通過一個污染的鏡頭看到一個明亮的未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們消極的童年經歷使我們披上了一件有陰影的斗篷,知道至于發生,我們才會從中過濾我么生這個生活。我們在創傷之后所經歷的所有人和事,都是透過污染的視角去認識的。
對童年的創傷的療愈過程就是一個挖井的過程。自我同情是打破童年虐待陰影怪圈的法寶。
那么什么是自我同情?那要包含三個方面1,基于自我水平的善意,2,有能力對自己的經歷進行正念性的自我覺知及回應。3,能夠意識到所有人都存在不理想的情況。自我同情是自己對自己的關注原諒和愛。
格林奇綜合癥,我們每個人都有個格林奇在自己的心中,就是自己刻意回避的,能夠引起我們情緒失控的一個點,或者一個東西,一句話。他會讓我們失控。唯有愛能夠讓我們放下心中的那個傷痛。
我是熱愛家庭教育的洋爾媽,喜歡的話,記得點贊加關注喲,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