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道教圣地青羊宮之前,我做了一點準備工作。對現行的儒家、佛家、道家思想做了一個區分。
(儒家思想的精髓:入世,治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主旨是仁義,舍身取義,以仁孝治國,重人的自身修養,要與身邊的人建立一種和諧的關系。養生之道:敬。
道家思想的精髓:天人合一,無為而治,出世。順其自然,不強求,不逆天(客觀規律,大自然)。主旨是自然和諧,道法自然。道是宇宙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一切運動的法則。養生之道:靜 。
佛家思想的精髓:智慧,慈悲,空性,超世。解脫煩惱脫離六道輪回。主旨唯心主義,強調自身修養。佛教是教育,教人要深信因果,要得正知正見,度人度己。養生之道:凈。)
青羊宮位于成都市一環路西二段。與四川省人民醫院一街之隔,與四川中醫院附院毗鄰。醫院是醫治人皮囊的所在,而青羊宮做為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全真教圣地,著重是修心養性的地方。
青羊宮坐落在如此鬧市區,卻沒有其他宗教場所的商業氣息,是難得的一塊清凈之地。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西南第一叢林”。
正面山門莊嚴宏偉,重疊的飛檐,龍虎等吉祥物雕鑲飛檐壁柱上。金字橫匾“青羊宮”高懸在山門上方。此匾為清乾隆年間成都華陽縣令安洪德的墨跡,筆力遒勁,為青羊宮一大文物。
走進山門,迎面一種虔誠的氛圍。有人燒香,有人磕頭,有人求簽問道。清靜自然,道家氣息濃郁。
混元殿,是第二重大殿,供奉著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老君面容慈祥,手持混元乾坤圈。將圈拉伸便是“一”字,它展示著世界的本源處于混沌狀態。而老君開天辟地,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坐落在混元殿與三清殿之間的是八卦亭,有三層,建于重臺之上。亭座石臺基呈四方形,亭身成圓形,象征古代天圓地方之說。兩重飛檐鴟吻,四周有龜紋隔門和云花鏤窗。正門是十二屬相太極圖浮雕。亭為木石結構,石板欄桿上兩層均為八角形,各種獸物鑲嵌在雄峙的翹角上。屋面為黃綠紫三色琉璃瓦,屋頂蓮花瓣襯托著獨居具風格的琉璃葫蘆寶鼎。
三清殿,又名無極殿,是青羊宮的主殿。大殿內,有一對銅羊分列兩旁,東邊的一只是單角銅羊,西邊的一只是雙角銅羊。青羊宮也因此而得名。特別是單角銅羊有些神奇,它融十二生肖動物特征為一體,即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龍角、蛇尾、馬嘴、羊須、猴頸、雞眼、狗腹、豬臀?,F這對古銅羊已陳列到二仙庵的文物展覽室,供游人參觀。在三清殿階沿上仿制有一對放大三倍的銅羊以滿足人們“摸銅羊”的習俗。
殿前左側陳列著“幽冥鐘”,明朝鑄造,重約3000多公斤。右側配一應鼓,每逢初一、十五和吉慶大典便擊鼓鳴鐘,晨鐘暮鼓,幽遠、清晰、寧靜。
三清殿內供奉的是道教最高極尊之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大殿兩邊還塑有十二金仙。殿內共有三十六根大柱,其中木柱八根,代表道教的八大天王;石柱二十八根,代表天上二十八星宿。
斗姥殿,也稱元辰殿。斗姥是道教信奉的一大女神,也是六十甲子太歲本命星君的首領,是一位掌人間生死禍福的天神。如今的青羊宮是清朝康熙年間修建,唯有樓底式建筑斗姥殿,是唯一僅存的明代風格建筑。
斗姥右邊供奉著西王母,就是民間所說的王母娘娘。左邊祀奉的是土皇地祗,為執掌陰陽生育、萬物之靈與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民間稱“地母”。兩邊分別塑有南斗六星、南極長生大帝(壽星)和北斗七星。
玉皇殿內,樓上供奉的是玉皇大帝,樓下前部供奉的是三官大帝,又稱三元大帝。天官,堯,農歷誕辰元月十五,稱上元,主管賜福。地官,舜,農歷誕辰七月十五,稱中元,主管赦罪。水官,禹,農歷誕辰十月十五,稱下元,主管解厄。
三官大帝背后供奉著中天紫微北極大帝,是帝王庇護神。還有真武大帝。
所有殿內神像下面都有金色太極圖案的跪墊,需要哪方面的庇佑就拜那個神像,虔誠的匍匐下去,說出自己的祈求,日后一旦應驗,當要還愿。殿內有仙風道骨的道長,可以求簽問卦算命,全憑自愿。殿門前都有香爐,有請香處,把錢放入功德箱,功德隨意,然后道長發一把香。
道教在唐朝被列為國教。也是道教發展的鼎盛時期。作為壓軸建筑群的后苑三臺中間的唐王殿,塑有唐王李淵夫婦和其子李世民像。左為降生臺,塑有一白發嬰兒,他便是剛出世的老子,傳說老君分身降化于此。右邊為說法臺,塑有老君對關令尹喜講法之像。相傳老君于此給尹喜講解道法。
三臺按中軸線對稱格式布局。唐王殿居軸線正中上方,另二臺分別位于左右兩側,平面呈三角鼎力之勢。正應天上的“三臺星”之局。
青羊宮內,路邊的銀杏樹筆直沖天,葉片密匝而蔥蘢。殿前的銀杏樹枝樹冠粗壯,旁枝斜出,綠葉如蓋。整個青羊宮被綠樹覆蓋,殿宇掩映其中,就像深山里的千年古剎。庭院深深,清幽沉穩。
從二仙殿方向而去,有素食居士齋和茶園。成都本地的很多老爺爺老奶奶如會去素齋、喝茶、剝花生,節奏很慢,特別閑適。里面還有很多老人是居士、義士,他們信仰道教。宮內道士、居士各司其職,井然有序,好一個清凈無為之地。
道家提倡的自然,無為,逍遙,自由,這里就是現身說法,最好的體現。我也坐在二仙殿廊下的帶護欄的木椅上放空,享受這難得的自在時光。
弗洛伊德的“快樂原理”說,論述了文明給人類帶來物質利益的同時,也給人類的精神帶來了極為沉重的壓抑。這是文明之一大缺憾。然而他所說的人生天生追求快樂的原則,也正是建立在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上。
人們在生活需求和文化思想方面涌動的“回歸自然”潮流,不也是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解釋了古代學家對宇宙自然竭力盡智地探索的原因嗎?
道家第一原則“道法自然”,具有一種對宇宙人生獨到的悟解和深刻體察,這是源于對自然界細致入微的觀察和一種強烈的神秘主義直覺。這種對自然和自然規律的著意關注,是老子思想的基礎石,也是道教思想的根基。
道家第二原則“無為”,無為不是無所作為,隨心所欲,而是以辯證法的原則指導人們的社會生活,幫助人們尋找到順應自然,遵循事物客觀發展規律,用無為的手段達到有為的目的。
道家第三原則“清凈為天下正”。清凈之道,自然之道。處無為之事,行無語之道,不言之教,有時無聲勝有聲。
道家的第四原則“虛其心”。道就是虛,除卻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樂。即讓心虛著,沒有心事才能體現生命的樂趣。虛心,可以學習新知識,可以包容一切。
道家第五原則“正言若反”。自然是陰陽對立統一的。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相輔相成----太極管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對立面的統一)。
殿前的香爐上都有一行字:清香三支,心香一柱,殿外敬香,殿內禮神。是的,我的心香一柱,已在天人合一的道觀里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