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出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把普通話的定義增補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 這個定義從語音、詞匯、語法三個方面明確規定了普通話的標準,使得普通話的定義更為科學、更為周密了。其中,“普通話”二字的涵義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作為新時代的老年人,應該學習說普通話,方便和子女后代溝通,樹立榜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也應該學習用普通話,方便工作和教育孩子;作為新時代的孩子,更應該學習普通話,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一切從娃娃抓起。所以學習說普通話是關系到整個家庭乃至整個國家的文化素質教育和文化涵養的深淺。
我出生在阜陽市臨泉縣的一個小村莊,小時候跟大人學說話,滿嘴的家鄉味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之處。
到了上大專的年紀,出去到蚌埠市,和同學交流的時候,經常鬧笑話,最明顯的就是每天早晚刷牙的時候,每次我說刷牙,都不自覺地發音“發芽”,引得一個宿舍的姐妹們都笑:七妹發芽嘍!
她們有時候喜歡逗我說老家話給她們聽,當笑話小故事來聽:
富下有個老頭兒,
一邊合肥,
一邊佛福。
普通話的意思是:
樹下有個老頭,
一邊喝水,
一邊說書。
老師和同學們不但沒有嫌棄我,并選我為00大一班的當班長和團支部,而且還都特別熱情,共同幫助我,一個字一個字地糾正發音,當然只是個別字的方言。
語言不是其他的事情,可以走捷徑,偷懶省事,語言就是需要每天不斷的練習,熟能生巧,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中,我們外地的學生都潛移默化地在發生著改變,從量到質的變化。
畢業后去了亳州古井貢酒集團工作了三四年,亳州人和我們阜陽發音差不多,沒什么語言障礙,人也熱情好客。
后來結婚嫁到淮南,淮南的方言和阜陽差不多都有個別字發音不是普通話,例如:
陳和程不分,房和黃不分,灰和飛不分。
我如今已是一家幼兒園托班老師,也意味著是孩子離開家的第一任啟蒙老師,這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的環節。我們啟蒙老師給與孩子的第一感覺特別重要,我們給與到孩子的是友善、有愛、溫和、安靜還是邪惡、憎惡、暴躁、不安,都會一一的呈現在孩子那里,老師就是園丁,孩子即是花園里的花花草草,您是希望收獲的季節里看到的是花兒朵朵開、桃李滿天下的美景良辰,還是枯萎的荒原沒有半點生機?這一切都在于自己的德行。
教育是關于內在的工作,一切從我的內在開始。
自認為自己說話還是挺標準的,但是沒有參加國家級普通話考試。
抱著試試的態度,過不過無所謂,大不了下次從頭再來,為了提升自己,不顧及面子不面子了,學習總是對的,這是態度問題。
俗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今天我和同事汪老師一起來到淮南市師范學院參加普通話考試。
再次回到了校園,那熟悉的教學樓,那小樹林和教學樓長廊里到處可見莘莘學子朗朗的讀書聲,好親切啊!
親切感,令我緊張兮兮的神經放松了下來,路兩旁的桂花樹開滿了枝頭,丹桂飄香,香滿園。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這樣美好的季節不做點什么,豈不是虛度光陰!
路過他們身邊時,聽到: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等,一聽就是在朗讀政治,應該為上課老師抽查或者考試做準備吧。
好像看到了十幾年前的自己,被拉回十幾年的校園里,那時候每天早自習和早自習都有同學們一起朗讀或一起去學校的體育場打籃球、打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踢足球、投擲鉛球或慢跑、快跑……
孜孜不倦如我,因為腦子笨還是從未拿過一等獎。
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還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在同學們和老師們的耐心地輔導下,我也漸漸的一路綠燈,這里面承載著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愛和希望,我也不付眾望。也許是因為我努力的結果,也許是老師們為我開了路燈,總之沒有再出現紅燈。
校園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普通話考試的每個環節都有兩位負責人:平易近人、很嚴格、很正規、電腦評分。
不管結果如何,貴在參與,大不了一切重頭再來!我不怕。
本來以為我和汪老師來的很早,沒想到還有比我們早上的同仁們。她們有的是學生,有的是護士,有的是和我們一樣的工作者。
本來考試的安排是按照準考證上的時間來的,大家都沒注意看,在那里一直等著。
我和汪老師建議負責人,要不讓我們先來的考生先參加考試,后來的再一起考試吧?負責人也很機智變通,爽快的答應了我們的請求,考生太多,靈活運用可以節省大家的時間,時間就是金錢,不要浪費每個人的,誰家都有事。
我們所有來的考生先到一間能容納一百多人的大教室里坐下等待,由一名女學生負責點名,湊夠八名考生一組,再到一間小教室等候,一個一個排隊去指紋錄取、身份證驗證、簽名、普通話考試宣誓(我叫李四,我承諾在參加普通話考試中,遵守考場紀律,不作弊。)。
然后由另一名女學生負責帶我們去另一間大教室簽名、換鞋、把手機和包都放在這里,只帶準考證和身份證,輕裝上陣,否則算零分,考場里有9個監控攝像頭,所以請別抱著僥幸心理,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考生們都很乖巧,乖乖的照做,盡管脫下自己暖和的鞋子,換上又肥又大的棉拖鞋,可還是冰冰涼,真合適當時的心情。
考生們不停的討論好害怕、好擔心、不會臨場發揮……
這都是負能量,真是醉了。
本來心態很好的,被那種氛圍感染的,也開始緊張,渾身無力感覺還在發顫呢,我和汪老師都是趕上每個月不舒服的幾天,精神萎靡不振。
好在這時一位本校大二的小姑娘寬慰我:姐姐,別怕,我都考過了,不難的。
看著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和那些負責人都是學生幫老師忙,正如當年的自己從小到大在學校都是班長,在校團委一切都是為了他人服務,那是一腔熱血的年輕小姑娘。現在自己已經嫁人生子為人母了,還在學習,還在考試,還有什么好怕的,不怕,這樣安慰自己,心里對那些懂禮貌又善良又熱情的小姑娘充滿感激之情。
突然被喊到考場等著,心里像有一只小兔子在跳舞,越跳越快,越跳越快……
一踏進考場的門檻里,在教室的黑板下有一排椅子整齊的擺在那里,椅子上有一張過了塑的考試內容和一本新華字典,按照批次號和座位號坐下,先瀏覽一遍。我的是批6座位號2,汪老師的是批6座位號3。
此時此刻真的好緊張,蒙圈了,比中考還緊張,腦子一片空白。
考前可以等待十多分鐘,這時候可以提前瀏覽一下考試的大致內容。
一張考試卷一共有四項:
第一項是字的讀音,有四個陌生字,它認識我,我不認識它,哎!平時不努力,用時方恨少!
臨時抱佛腳也來不及了,心慌意亂,四個字,只查到一個摞,主要是太緊張了,六神無主無法靜下心來查字典。
第二項組詞發音,這項不錯,漢字我都認識。
第四項是摘自以前我們學習過的一篇語文課文《濟南的冬天》,里面有一個字忘記了發音是髻。問了左右的同伴,都不認識,醉了,完了!怎么辦?
555555555誰能救救我,這時候真有一種沖動,跑過去問那監考老師,但是又怕說我作弊,所以一動不動的坐在那里,等待被虐的節奏。
說好的十分鐘,可是我感覺三分鐘都沒有,時光如梭,真的不等人啊!平時用手機和電腦用習慣了,字典也就用的少了,查字典也會,只是沒有那么熟練了,例如那第三項中的髻,所有的部首都嘗試過了,怎么就是沒有找到它呢?也許應該是因為我自己太緊張,眼睛沒看到吧,一定是這樣子的。
八名考生分兩邊走,一邊四名學生,巧在我們都走對了。
我來到2號門,是每名考生一間很小的房間,一把椅子,一張桌子,一臺電腦,一監控,很精簡。
我坐下按照提示操作,點擊確定、驗證大拇指的指紋,然后等待考試。
第一項考試有兩三個不認識的陌生漢字,心有余力不足,讀完,用鼠標自己操作下一項繼續下一項,第二項很好,都認識,很順利的讀完了,再點擊確定,繼續下一項;第三項還是濟南的冬天,還好都認識,那個陌生字沒有出現,挺好的,讀完后,點擊確定繼續下一項;第四項是臨時發揮,二選一,給兩個命題:
1.難忘的旅行
2.我喜歡的節日
這都很簡單,題材廣。例如我可以選擇1.難忘的旅行,每年夏天回家看家人,還有這次出去100天打工記都是很好的題材。但是我選擇了2.我喜歡的節日。
我選擇2.我喜歡節日有兩個原因:
原因1:
我真的喜歡節日,因為每次節日大都是家人團圓的日子,我從初二就開始一個人住校生活(和現在的留守兒童一樣),和父母一年也就見一次或者兩次面。特別是中國的八月十五,在老家也就是意味著家人團圓,一起分享大圓盤月餅,五仁餡:芝麻、綠色絲、紅色絲、冰糖花生仁,那味道回味無窮。最主要的是,如今爸爸棄我而去,一個人去遠游,再也不回來。那份思念成疾的滋味兒,只有同樣經歷而且特別注重父愛的人,才能體會到這樣的錐心之痛。
原因2:
當我拿到座位號的時候一看是2號醉了,我有四個好姐妹拜把子,按照年齡我老二,天天被她們開玩笑。
今天應該是批6座位號1的,結果負責人又把2給我了,平時做人做事大家都說我2,我做事做人,問心無愧無心,不忘初心,積德行善,這樣也被叫做2,那就繼續2下去吧。
每一項限時三分到四分鐘,我沒關注分數,只看時間,都在時間內完成任務。
當結束考試的時候,我已泣不成聲,還好口袋里有餐巾紙,要不眼淚鼻涕一大把真無顏走出考場了。我擦干眼淚和鼻涕,穩定好情緒,走出了考場。
她們都出來了,在等著我。她們又緊張又歡快的討論著最后一項,沒有語言可表達,大約一分鐘到兩分鐘。我沒參與討論,只是把早上還未喝藥的草藥喝完。
我們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一起離開了教室。在下樓梯的時候,我們遇到了幫我們錄指紋的負責人,看著特別小,應該是學生。
汪老師特別緊張,向那位男生咨詢,最后一項,沒到結束時間,但是辭窮了,一直重復那一句話,最后一項四十分呢,會不會扣分很多?
男生問汪老師,不會三分鐘一直重復一句話吧?
汪老師微笑著回答,那倒不是,大約有20秒左右。
男生也笑盈盈的安慰汪老師別擔心,最后一項是老師評分,盡管說文采不是很注重,但是也不能只重復一句話。只要不是一句話,就沒多大關系的。我也安撫汪老師,沒事的,重要的話說三遍,說明重要對不對?不要怕了,這一篇翻篇了,別后怕了,也別擔心了。準備迎接下一場考試吧,我一直都在你身邊,我們一起努力吧!
考場在五樓,一路走下來到一樓的路口我們和那男生道別,我們走大門要出去,他去忙他的事情去了。
經過剛剛的談話,確定了,他就是學生,但是不像我想象的是學生會或者校團委的,他的老師是普通話考試的負責人,他們這些學生只是熱情地幫老師忙而已。
這次普通話考試中只有一位是負責人老師來回巡視督導,其他七位見到的都是學生。那位中年男子是負責人老師,他在放手,讓學生學習的時候,自己也沒有偷懶,而是耐心的,認真的巡視,并不斷的問詢考試情況。
聽他和他的學生談話中,聽到了,考場里有4位監考老師,9個監控攝像頭,一切順利,上一批已經考完,我們是第二批次,中午他們只能吃盒飯,因為考生太多了。他們這兩天都要加班加點。
不錯,在學生時代,能接觸這些事,對將來踏入社會工作大大的有用的,這也算是一種社會實驗課,做事認真又仔細。這些學生們不僅僅幫助了老師,同時還充實自己課余生活又提升了自己的組織能力,很棒的選擇!
這就是付出總有回報,這份回報,短時間內你是看不見的,只有經過過,才會知道,當年所有的努力和付出以及善舉都是在為提升自己,樂于助人,是美德,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