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時候一天的忙碌后,支持我們懷著興奮一路狂奔向著家的方向的,也許就是那一頓晚餐。
是的,作為一名廚娘,下班買菜,踩著油門飛一樣到家,飛一樣下車,飛一樣上樓,飛一樣進門,飛一樣洗洗燒燒,然后飛一樣,把我心愛的盤子裝著的菜菜們擺上桌子。老麥小麥回來啦,高高興興飛過去開門,來一個擁抱,快快樂樂迎進餐廳,一家人開始晚餐。
我心愛的餐廳,心愛的桌椅,心愛的盤盤碟碟,心愛的老公孩子,燈光搖曳,照出你我幸福模樣,那是一種何其值得的享受!
2.
對于很多人來說,晚餐是一種習慣,是代表白天結束的完美句號。對于我們吃貨來說,它是我們更需要的美的享受,是和燭光、浪漫不可分割的生命的質量。
于是每當這時候,我們的米飯不再只是米飯,那是還需要用漂亮餐盤盛放的飯粒奏鳴曲。我們的菜也不是簡單的拍黃瓜烤土豆,而是紅橙黃綠諸多食材和料理的美妙組合,是充滿氤氳氣息的田園奏鳴曲。
在我們心里,每一天的晚餐,就是刺刺擦擦叮叮當當之后的華麗盛會,是我們一定要讓自己懷著期待懷著美好,把飯菜一盤盤請上桌,放上餐墊、骨盤,點上燭火,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幸福陪伴。
3.
蕓蕓眾生里,作為忙碌的蟻族,早出晚歸是固定的生活模式。下班不早,回家已晚,所以我們家很多時候的晚餐,總是要在六點二三十分饑腸轆轆得不能再轆轆。換平常,菜已做好,飯已煮好,隨便端出來一吃就是了。
但是我們認為不行——那些菜,你一定要不厭其煩一個個放進深的淺的方的圓的三角的餐盤,然后你不厭其煩地放好餐墊,放好骨盤,放好長柄的湯匙木制的筷子,放好陶制的醬油小盞米醋小碟。
雖然那之后你每次都需要洗更多的碗,花更多時間來整理,才能讓廚房和餐廳恢復原樣。可是一路走來,我們卻越來越喜歡這樣的折騰。是啊,有什么能比一家人的浪漫晚餐更重要呢?
4.
看我每天那么晚下班,又每天買菜做飯各種辛苦,朋友們常常問我:“你這樣累不累?你這樣苦不苦?”或者是“你這樣太麻煩了!”言語間,神情里,滿是關切和心疼。
謝謝親愛的,如此憐惜。其實你們不知道,在我,哪怕累成狗的一天,下班后催動我滿血復活興沖沖的,就是這“麻煩得不得了”的晚餐。選擇麥爸喜歡的下酒菜,設想麥子想要的驚喜菜,蔬菜做什么,魚要什么魚,肉是不是要買,或者嘗試三杯雞,或者烤雜魚?煮婦麥媽奔走菜場的每一步,都充滿著美好的想象。
買好菜急著趕路,想著一個個菜上桌的歡喜,想著一家人這一天一次的浪漫約會,四十分鐘的蝸速回家路變得不再煩躁。想著接下來賞心悅目的餐桌風景,回到家以后的鍋碗瓢盆洗洗燒燒也是充滿著創造和期待的。
5.
不知誰說:最好的教育,就是一家人吃很多很多的飯。想著長大以后的麥子,無論多遠,無論多久,對家的牽掛,除了爸爸媽媽,還有那百吃不厭常做常新的媽媽菜。那歡喜,再怎么辛苦做廚娘的心,都是會呼啦啦醉了的啊!
也許,這也是那所謂的生命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