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不是介紹aTimeLogger的使用,而是分享如何利用這款軟件來實踐上一篇文章中所闡述的時間記錄方法。因此,如果你感興趣,請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時間管理,并不僅僅是計劃管理》。
為什么選用aTimeLogger
雖然依舊可以像柳比歇夫一樣,使用紙筆記錄時間開銷,然后裝訂成冊,厚厚的摞起來,蔚為壯觀,但手機App顯然是更符合這個時代的方式。(不得不感慨,科技的進步,使得我們擁有比柳比歇夫更高效更精準的記錄工具,但我們真的能比他做的更好嗎?)
AppStore里的大多數時間管理軟件都是基于計劃而不是基于記錄的。比如“奇妙清單”、“Things”以及大名鼎鼎的“OmniFocus”。雖然這些軟件也能間接實現時間記錄,但其核心是基于To Do List的。真正的時間記錄軟件,大概能搜到七八個。aTimeLogger是其中最簡潔高效,也是最切合柳比歇夫記錄法的。
相比iOS,Android上的時間記錄軟件要少的多(這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好在aTimeLogger有Android版。此外,另一款值得一提的時間記錄軟件是Time Meter(Time Meter沒有iOS版)。Time Meter和aTimeLogger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是從事件入手,后者是從類別入手。
雖然從類別入手,貌似更方便統計,但準確而言,從事件入手更符合柳比歇夫記錄法。不過,最終決定使用aTimeLogger的原因是:Time Meter不支持并行事件。也就是說,當你一邊聽音樂,一邊畫畫的時候,你只能記錄其中之一,而aTimeLogger可以同時計時。
aTimeLogger的使用
合理的分類
由于aTimeLogger是從類別入手的,因此,我們必須首先創建合理的分類。那么合理的標準是什么呢?是利于統計分析。也就是說,最終我們對于時間的統計,是基于類別的。比如說,我們創建“工作”、“閱讀”、“寫作”這些類別的最終目的,是分析這些類別各自花了多少時間,占比如何。而如果把“交通”分為“公交”、“開車”、“騎車”,那么對于統計有什么意義呢?除非是出于健康的角度,想盡可能多的“騎車”,否則這樣的分類就不合理。
所以,合理不合理,因人而異。
運用四類事務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把時間投資分為四類:
第一類為專業類,指為了打造專業技能而完成的事務;
第二類為拓展類,指為了拓展人生維度而完成的事務;
第三類為支撐類,指為了養家糊口而完成的日常事務;
第四類為娛樂類,指為了休閑放松而完成的事務。
這里,我需要進一步解釋這種四分類法。以一個想轉行做設計的程序員為例:第一類顯然是指打造設計技能的時間。相應的,編程工作只能歸入第三類。也就是說,以編程謀生是為了支撐未來做設計。再以閱讀為例:閱讀設計類書籍應該算作學習,歸入第一類。閱讀社會科學則歸入第二類。至于故事小說之類純屬消遣,則自然歸入第四類。
由于這種分類與aTimeLogger中的分類并不屬于一個維度,而aTimeLogger又不允許一個事件屬于兩個分類,所以,我采用了另一個維度的標記——顏色,來區分這四類事物。參考這張我的分類圖:
我分別使用了藍色、綠色、黃色、紅色來標記第一至第四類事務。然后用灰色標記這四類之外的事務,比如:“睡覺”、“交通”(不建議把這些歸入第三類)。同時,我把aTimeLogger里的各類別分別按照其最可能的歸屬,用相應的顏色標記。對于不好界定歸屬的類別,則統一標記為白色。注意,這里使用顏色僅僅是為了在App中查看餅狀圖時,更直觀的看出四類事務的占比。最終在做準確的數據分析時,會重新對四類事務進行標記,而并不以這里的顏色為準。
此外,我專門設立了四個分類,就起名為“1類”、“2類”、“3類”、“4類”(見上圖第一行),以方便把那些不屬于任何小類的“其它”事務歸入各自的大類。
關注目標
aTimeLogger把目標單獨作為一級菜單值得稱道。目標可以由一個或多個分類構成(不支持由事件構成),包括最大值與最小值。最大值一般用在控制娛樂時間這類場景中,最小值一般用在保證閱讀時間這類場景中。
除此之外,關于目標也沒什么其它可講的。但之所以單獨成為一節,是因為,目標是時間記錄逐漸轉往時間計劃的重要功能。我們做時間記錄的目的,依然是更好的計劃時間并保證執行。所以,基于已有的記錄,調整合理的目標值,每天查看完成情況,是一個很重要的習慣。
用電子表格軟件做統計分析
雖然大多數App中都包含了統計功能,但數據分析,還是交給電子表格軟件更好。因此,“導出CSV文件”是不可或缺的功能,也是我選擇App的一個必要指標。aTimeLogger的CSV文件導出藏的略微有點深,在“更多”菜單的“報告”功能下。先創建報告,然后點擊右上角的導出按鈕,才能看到使用CSV格式導出的選項。
使用Excel和Numbers都可以處理CSV文件。后續我會用另外一篇文章分享用Numbers處理時間數據。在這里,僅重要提示一點:
雖然對于時間記錄,精確到分也就足夠了。但一定要在aTimeLogger的設置中打開“顯示秒”的選項,否則1小時10分會被導出為1:10,而不是1:10:00。從而導致在Numbers中,被誤認為1分10秒。
最重要的一點共勉
與其花時間思考一套復雜的記錄方法,不如先簡簡單單的記錄并立即開始執行。在實踐中慢慢調整優化,直至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正確的做法。否則,還是開頭那句感慨:我們真的能做的比柳比歇夫更好嗎?
PS:aTimeLogger在某些方面依然差強我意。我想做一款自己的時間記錄軟件,有沒有人想一起?
您可能還對這些內容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