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需求
我一直鼓勵身邊的人寫作,甚至還曾經要求我的每一個研究生開設自己的公眾號,記錄與分享學習與工作中的收獲和經驗。
寫作的目的,未必是要成為什么作家。
不斷產出,從外界獲得反饋,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好的調整個人認知的方式。就如同學英語,一定要張開嘴跟外國人交流一樣。
輸出還可以有效倒逼自己輸入,使得你能夠形成一個增強回路,有利于你自己的成長和學習。
寫作到一定程度,你就可以產生“項目”級別的作品了。
好的作品,可以幫助你有效給潛在的雇主與合作伙伴傳遞信號,讓你從一群人里,脫穎而出。
但是,人們都是有懶惰的天性的。
根據一項英國健身機構的研究統計,100個立志健身(辦了卡)的人里,能有10個堅持下來有了效果,就算不錯了。
所以,我經常在公眾號后臺收到這樣的問題:
老師,你總能保持輸出,是不是用了什么特別的寫作工具?
以及:
你的排版做得那么漂亮,每次都耗費不少時間吧?
這些讀者,可能都已經嘗試過了公眾號寫作,也感覺到了堅持下來的不易。
寫作公眾號,與很多事情一樣,都是需要講究方法與技巧的。
用低效的方法做事,會讓你很快體會到勞累與挫折,喪失興趣,早早地放棄。
這里,我把自己目前寫作公眾號的流程與用到的工具,跟你分享一下。
希望可以幫助你有效提升公眾號的寫作效率,盡快步入正反饋循環,越寫越有收獲,越寫越開心。
素材積累
寫公眾號,不要一上來,就想著怎么碼字兒,如何排版,選什么樣的圖……
這是舍本逐末。
有句俗話,叫: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這話非常有道理。
如果沒有足夠的輸入,你怎么會有高質量的輸出呢?
坐在那里,對著屏幕看兩小時,希望憑空憋出一篇妙文?恐怕時間耗盡,你也未必能敲出幾個讓自己滿意的字符來。
你得能夠隨時抓住生活里面的精彩,以及學習工作中的經驗,并且把它們有效收集記錄起來。
這樣當你需要找某一方面的靈感與材料時,才能事半功倍。
我推薦的素材積累工具,是 Evernote 。
它的好處,是全面通吃。
幾乎在各種應用中,Evernote 都有集成。不論你是看到了一段視頻,一張照片,還是一段激蕩心扉的文字,都可以輕輕一點,記錄下來。
它會自動幫你處理各種元數據采集,例如說收集的時間、鏈接等。在你需要檢索和提取時,給你足夠多的線索。
你可以放心大膽把這些訊息,從你頭腦中暫時清空,繼續關注有意思的內容,保持心流體驗。你知道,當你需要的時候,總是能夠再找到它的。
甚至是在微信里, Evernote 也有快捷方式。
只需要點擊一下,就可以把當前的公眾號文章推送到 Evernote 上,各種格式保留齊全。
Evernote 提供了全方位的檢索功能。你可以通過關鍵字、標簽、圖片內文字等方式來查找信息。甚至,你還可以嘗試它的秘密武器——智能聯想(Context)。
有了它,任何與當前筆記有關的內容,都會根據關聯程度呈現出來,讓你迅速把丟失的記憶,重新鏈接起來,從而形成“遠程聯想”。
這種功能,可以立即幫你構建一個多要素共同構成的描述框架,讓你總是快人一步,找到靈感。
卡片撰寫
有的人搜集了足夠多的素材,然后就打開一個空白 word 文檔,試圖從第一個字開始,撰寫長文。
這絕對是要不得的。
你的寫作過程,最怕中間被打斷。一旦打斷,思路就無法保持連貫。
寫長文,往往是難以一氣呵成的。
應對方法,是你必須把文章寫作的過程,切分成有效的相對獨立單位。
這個單位,按照納博科夫的說法,最好就是卡片級別。
一張卡片,可以寫數十字到數百字不等。它聚焦描述某個內容,且只描述這個內容。
至于那些關聯內容,都可以擱置在之后處理,現在你無須操心。
這樣一來,現在的你,和未來的你,就構成了一種跨越時空的有效協同關系。
寫卡片,因為簡單,可選的工具就多。
幾乎每一種編輯工具,都適用。
但是我更喜歡 Drafts 。
這款工具的好處,是輕量,非常輕量。
它能給你一個靈活寬松的環境——快速啟動,點開即寫,讓你專注撰寫眼下的內容。
寫作之后, Drafts 又可以用豐富的格式和交互方式,幫助你導出到合適的位置。
這里強調一句,在你寫作卡片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去編輯。
你應該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絕不回頭調整格式,甚至是修改錯別字。
寫作中間,如果有卡殼的地方,例如需要插圖,或者考證一條資料的數據,都不要停下。
使用一個占位符,然后跳過去。
只有這樣,你才能夠一氣呵成,把你要表達的東西先堆出來。
這個階段,你的座右銘應該是: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請自己在內心大聲念三遍。
你不用擔心那些落下的東西。只要占位符使用得當,你要相信將來的自己會通過高效的檢索方式,把他們正確填補上。
寫卡片的另一個技巧是,使用語音輸入。
靠著訊飛語音輸入法的加持,目前中文語音識別的準確率已經接近100%了。這種情況下,大量的常見文字,都可以通過語音輸入來快速完成。
順便說一句,最近我發現蘋果的自帶中文語音輸入,也變得越來越快速和精準了,不知是否和人工智能芯片處理能力提升有關。
如果你還沒有試過語音輸入,強烈建議你嘗試一下。三四分鐘朗讀出來,你也就有了數百字的初稿,這種效率,會讓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爆棚。
Drafts 里面起草卡片之后,不要滿足于讓它在里面漂浮著。及時通過導出功能,將其扔進 Evernote 里面,并且最好打上標簽,以利于將來的搜尋。
思路規劃
寫作卡片,是一個自底向上的過程。
但是寫公眾號文章,卻需要自頂向下的規劃。
只有這樣做,才能保證你文章的信息密度足夠大,邏輯結構更合理。
我動筆寫一篇公眾號,往往都是場景觸動。
例如說有學生要開題了,心里發虛;有學生準備答辯了,卻不知道幻燈該怎么做;有人不知道如何在論文中正確描述自己工作……
找到需求,你也就有了一個主題。
然后你就可以根據主題,規劃文章的組塊。
我一般會用大綱工具,來規劃出幾個主體部分。常見的工具包括 workflowy ,以及國產的幕布。
每一部分,根據需要,部分展開描述細節。
如果之前你寫過相關的卡片,此時就可以檢索,并且把鏈接加入進來了。沒有寫過的部分,再單獨規劃,以卡片為單位來撰寫。
大綱確定之后,我還會用思維導圖工具,把思考的結果更為形象地呈現出來。
上面這張圖,是用大綱工具導出 OPML 后,在 MindNode 思維導圖工具里讀入的效果。
這之后,我可以在思維導圖中方便地拖拽觸角,把不同組塊的順序重新排列調整。
為什么要這樣做?
因為寫作,本來就是:
把網狀的思考,用樹狀的語法結構,轉換成線性字符串的過程。(選自《風格的感覺》)
所以你看,在寫線性內容之前,先把你的網狀思考梳理清晰,可以讓你的寫作過程少走很多彎路。
整合修改
有了卡片,你就如同有了預制件。有了大綱或思維導圖,你也就有了整體設計方案。
之后,就是愉快的整合與修改階段。
先說整合。
利用你的鏈接,把之前散落的卡片歸集到一個 Evernote 的目錄下面,確認找齊后,一并導出。
我選擇的寫作工具,是 Ulysses 。
它有以下幾個優點。
首先,是可以直接導入 Evernote 文件(enex)。這樣,你就不需要其他工具作為中轉了。原先 Evernote 卡片里面的鏈接、圖片,導入進來,就能直接用。
其次,你不需要學習 Markdown 語法。Ulysses 默認使用的是 Markdown XL ,你可以菜單點選,可視化插入各種格式要素。
第三, Ulysses 顏值非常高。你可以時常換用一些廣受好評的新主題,在寫作的時候享受一流的設計美感。
第四,卡片排列組合很方便。你可以自由手動拖拽卡片,改變他們的位置,把卡片按照你的新意,串接起來。
第五,支持多種格式的實時預覽。你可以多選卡片,使用預覽,看最后的輸出效果。這里我安裝了少數派的排版樣式。預覽效果是這樣的。
第六,導出格式豐富。建議選擇成 textbundle 格式導出。這種文件包,實際上包含了 Markdown 文件以及對應的資源文件(主要就是指圖片)。這樣,無論走到哪里,你都不會遇到圖鏈接還在,圖片卻找不到的尷尬。
整合的過程,除了排列卡片之外,少不得還要添加新的內容,尤其是卡片之間承上啟下的過渡文字。
這時候, Ulysses 的實時預覽就顯得格外重要了。你隨時都可以切換窗口,在預覽中閱讀。這可以讓你以不同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文字,甚至還可能幫你快速定位錯別字。
之后,就是不斷的修改了。
千萬不要怕改。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
改到什么時候可以收工呢?
如果預覽文章時,你自己不是很愿意看,那就證明還有繼續修改的余地。
圖片上傳
公眾號寫作,是要把內容發布到網上的。
別人要想正確看到文中的圖片,就需要你把這些圖片也存儲在網上的圖床里面。
我曾經自己折騰過不少圖床的基本設置,包括但不限于七牛、又拍云、騰訊, github 和 smms 等。我都編寫了腳本,一鍵把本地圖片上傳,轉換 Markdown 鏈接。
但是最終我發現,這樣做是一件很不經濟劃算的行為。
平臺政策的改變,或者是 API 的調整,都需要你重新“溫習”和修改一遍代碼。費時費力,挫折感強。
特別是一旦遇到文章發布有強時效性約束,圖片轉換功能卻剛好出問題,那可就真讓人難受了。
最好的方式,是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我目前使用的工具,是 iPic Mover 。
這款工具,可以支持多種不同的圖床平臺。你直接在 Ulysses 導出的 textbundle 中,就已包含了工具所需的全部輸入內容。它可以自動將對應的本地圖片上傳,并且同步把鏈接全都轉換成為上傳后的遠程版本。
這樣一來,你就有了一個全網可以分享的 Markdown 文件了。
如果你需要指定圖床,可以購買付費版。但這款工具的免費版,對我已經足夠用了。
樣式排版
發布之前,剩下的最后一項工作,是以合適的樣式排版。
作為一個懶人,我可沒有閑心在每一篇公眾號圖文寫作之后,再逐一段落去調整格式和樣式。
我只負責把 Markdown 文件(上一節里面轉換出來的遠程圖片鏈接版本)扔到工具里,然后文字大小、顏色、間距等設置,全部自動化完成。
這樣的公眾號排版工具,網上有很多,其中多數都是免費的。
綜合比較,我推薦的一款,是 Md2All 。
這款工具,我從17年就開始用,表現穩定,一貫靠譜。
它不但有預置的模板可供選擇,還支持讓你自定義樣式。這樣你可以隨時根據喜好,調整出自己獨特的樣式,讓你的公眾號文章有明顯的風格印記。
如果你寫作技術類公眾號,那我得強調一句,它支持多種代碼樣式。高亮、語法顏色選擇……都不在話下。
渲染之后的圖文類型,已經是富文本格式。
此時你可以將其復制粘貼到微信公眾號的編輯器,就可以直接看到排版后的效果了。
小結
本文我為你介紹了自己寫公眾號的時候,常用的流程與工具。回顧一下,包括:
- 素材積累。使用 Evernote 便捷采集內容,以人工智能輔助達成“遠程聯想”;
- 卡片撰寫。日積月累,用 Drafts 和語音錄入無痛專注寫作;
- 思路規劃。使用幕布等大綱/導圖工具來梳理你的網狀思考;
- 整合修改。用 Ulysses 享受組合成稿與不斷修改的過程;
- 圖片上傳。用 iPic Mover 把你的 TextBundle 轉換成網絡圖床鏈接版 Markdown;
- 樣式排版。使用 Md2All 等在線工具渲染 Markdown 為富文本格式。
我為你整理了上述工具和資源的鏈接。在我的公眾號“玉樹芝蘭”(nkwangshuyi)后臺回復“gzhxz”,即可查看。
讀過本文以后,相信你寫公眾號的效率已獲得提升。
工具能幫助你的,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不斷地在寫作中獲得反饋與實力提升,尤其是捕捉和把握需求的能力。
祝寫作愉快!
讀過本文,如果覺得有收獲,請點贊。
要讀更多的文章,微信關注我的公眾號“玉樹芝蘭”(nkwangshuyi)。別忘了加星標,以免錯過新推送提示。
如果本文對你身邊的親友有幫助,也歡迎你把本文通過微博或朋友圈分享給他們。
延伸閱讀
你可能也會對以下話題感興趣。點擊鏈接就可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