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征信行業監管舉措頻出。12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官方網站發布公告,稱已于2016年12月9日注銷了華夏信融和望洲征信兩家公司持有的《企業征信業務經營備案證》。據了解,這是央行首次注銷機構的企業征信備案。
1、望洲征信此前被點名失聯
據了解,此次被注銷的望洲征信,是全國首家失聯的征信公司,今年7月就曾遭到央行的“點名”。
今年7月,央行曾指出望洲征信備案材料預留的電話、電子郵件、短信及登記的住所(經營場所)等方式,均無法取得聯系,且在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已無法查詢到望洲征信的工商登記注冊信息。
華夏信融則是一家自然人股東的公司,成立于2013年,資料顯示,該公司有多次法院被執行人信息和失信人信息。
2、下半年來未有征信企業備案
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崛起和市場的日益增長,征信的需求將越來越大,不過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水平良莠不齊、征信機構野蠻發展、信息安全問題嚴峻等現狀。
《中國社會信用體系發展報告2017》數據顯示,市場上與“征信服務”相關的公司有2000家左右,其中完成備案的企業征信機構僅約140家,獲得人民銀行批準籌建的個人征信機構僅8家,即目前有資質的征信機構占整個征信市場的比例還不到8%。
近幾個月來,央行對征信市場的監察整肅風暴呈不斷升級之勢。今年下半年以來,央行沒有再批準過企業征信備案,今后對企業征信的管理也必然是越來越嚴。
吉盟財富CEO表示,相比個人征信,企業征信實施備案制管理,監管門檻低,市場參與者比較多。但基于企業征信有效數據獲取難和模型結果驗證難等問題,市場并未找到可持續的快速發展之路,仍處于初級階段。(吉盟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