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之所見,在于能一;故致曲者,止眾為一也。
現在還記得小說中描寫的,孫思邈對梅振衣解釋什么是“真人”:“應為便是愿為,此謂真如不二?!笔苓@句啟發,我給自己起了個字——不二。
何為一
為何中國人會說“上善若水”?在我看來,水具有“一”的品性。順勢而為,一以貫之,無論是遇到了礁石,還是被狂風拍打倒堤壩上,都能克服障礙,流入大海。對于水來說,那片海就是“一”。
如何一
為什么我們會出現“二”呢?
“我想過田園生活,所以要先打拼賺個100萬”。
** 你想要什么?**
我想要發現自己
找到自己之后,你能擁有什么?
這樣我就能看出什么讓我退卻
看出什么讓你退卻之后,有會怎樣呢?
這樣我就能克服障礙,不再阻擋自己。
知道怎樣克服障礙,然后呢?
那我就不會阻擋自己。
不會阻擋自己然后呢?
……
對于自己想要的那個東西,如果是模糊不清的,會很容易把過程當結果。比如追求讀書的數量,追求忙碌充實的生活,這些就像精神鴉片一樣,吃了之后爽上一陣子,而無法持久下去。
比如,想要減肥,卻又常管不住嘴,想要運動又經常三天打魚兩天嗮網,說好分發圖強又兩分鐘熱度,所有的這些,為自己設下的目標,都不是那個終極目標,不是終極的“一”。想要減肥,想要運動,更深一層的是想要健康,如果有了這顆小種子,自然就會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適當合理的飲食和運動,不再暴飲暴食,而不需要時時刻刻去逼迫自己。
同理,努力充實忙碌的生活,都是一種過程和狀態,你要這條路通向的終點是哪里?
那個終極的“一”,在我看來更似一種愿景,實現這一個目標的過程就是致曲——做讓它誕生的事情?!爸贡姙橐弧?,有了這一個愿景,做選擇的時候就不需要猶豫,知道哪些是有悖的事情自己也不會選。
怎么才能找到那個一?
忘掉所謂的可能性。
一次次認真的去做選擇。
為何一
為什么要從一而終,執中貫一呢?
按照文中的邏輯:“性之所在,在于能一?!边@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不在于你有沒有,而在于自己用不用。
我相信每個人與生俱來有能力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東西。也許因為環境這種能力被擱置起來甚至抹殺,但只要你是一個人,你就擁有創造的能力。如同你是一盞燈,按下開關你會發光,但即使開關處于關閉狀態,你還是具有會發光的屬性。
所以,你想要什么?你選擇什么從一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