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讀到一本實操性很強的書,書名是《如何在30秒內(nèi)說出關鍵點》。
換言之,這本書就是教你如何在30秒內(nèi)把話說清楚,說好,以實現(xiàn)完美的表達和有效的溝通。
為什么書名中把說出“關鍵點”的時間限定在30秒內(nèi),而不是40秒,1分鐘甚至更多時間呢?
是為了拿這個短“時間數(shù)字”來博眼球嗎?
不是。是因為人類保持專注的時間大約只有30秒。你可以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想想是不是這樣?
或許,你會認為在30秒內(nèi)把話說清楚,說好很難做到。
但其實不然,比如很多電視廣告都做到了。電視廣告一般也就在30秒左右。
02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在30秒內(nèi)把話說清楚,說好呢?
書中給出的第一個建議是:要擁有清晰明了的目標
這里的目標指的是你說話所最終要達到的目的。這里的目標是清晰唯一的。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明確自己表達的側重點在哪。
確定目標,有利于更好地實現(xiàn)目的。
在《有效學習》中,伯澤爾也強調(diào)了明確學習的目的對于實現(xiàn)學習目的重要性。
不過那里強調(diào)的是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找到學習的價值感和意義,使之成為我們學習的動力。
03
書中給出的第二個建議是:了解你的聽眾以及對方的需求
其實,不管是說話,還是做其他的事情,都應如此。了解你的動作實施對象,你的動作行為才會更有針對性。
比如,你是想學日語。你就要明確自己為什么要學日語。因為不同的學習目的,它的學習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
如果是你因為喜歡日劇和日漫,或者是想去日本旅游,那么你就應該側重于學習一些相關的日語的常用口語就行了,不需要學的那么深,那么廣。
比如你是需要去日本留學或者進日企,你就要全面學習了,因為這個一般是要求有日語能力證書的,能力證書會考查你對單詞、語法、閱讀、聽力的掌握,這就涉及到日語的方方面面了。
跟人交流也是這樣,你只有先了解你的聽眾以及對方的需求,然后圍繞這個來說,你才能說到關鍵點。
不關注對方的需求,隨心所意地說,肯定是很難吸引聽眾的注意力的。
04
書中給出的三個建議是:構想完備的方法
這里的方法指的是實現(xiàn)你溝通目標的方法。
書中并沒給出具體的溝通方法,因為我們交流的目標太多,要因事制宜,要目標與方法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不同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這個在哲學在也有相關的說法: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05
書中給出的第四個建議是:要學會丟“鉤子”,讓你的聽眾上鉤。
所謂的“鉤子”指的是專門為了吸引聽眾注意力而使用的語句或物體。
比如,我們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寫作為了提高閱讀量,而精心設計的文章標題。
為什么要有“鉤子”呢?因為只有“鉤子”,才能誘使聽眾不斷聽下去。
交流的“鉤子”有哪些?比如有:
1、幽默的開場白
2、有沖擊力的視覺材料
3、奇聞軼事和個人經(jīng)驗
06
如何使你的表達更加動人呢?
(1)形象化
在參與溝通時,盡量多地使用描述性的語句,構建畫面,讓你的聽眾不僅要聽到你的話,還要“看到”你的話。
(2)明確化
“明確化”強調(diào)的是在溝通中用語要簡單清晰,要根據(jù)聽眾的理解水平來選擇恰當?shù)恼Z句和圖像。
其實不管是在說話還是在做其他的事情中,我們很多人都忽視了這一點。
我有觀察到簡書其實有很多專業(yè)知識豐富的作者,但他們的文章關注度不高。
為什么會這樣呢?一方面原因是他們沒有考慮到他們的文章在簡書的受眾,寫的文章過于專業(yè)化,導致相關讀者理解接受不了。
(3)個人化
“個人化”即用親身經(jīng)歷(個人故事)來引起聽眾的共鳴。
(4)情感化
人是情感動物,你要想觸碰聽眾的內(nèi)心,讓其接受你的話語,你的話語就要情感化。你只有激起對方的情緒,對方才能更容易接受你的話語。
其實最后一點是最好理解的。為什么現(xiàn)在干貨文在總體上沒有情感文受歡迎呢?
因為閱讀干貨文的讀者一般缺乏相關的知識背景,你傳達給它的“干貨”,很難引起它的共鳴。
而情感文很容易牽動讀者心里隱藏的情感,從而導致共鳴。即使讀者缺乏相關的情感體驗,只有你說的有道理,讀者也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情感往那個方面“靠”,認為應該是那樣。
當然以上都是一些指導我們?nèi)绾胃玫卦谳^短的時間內(nèi)把話說清楚、說好的指導方法。要想真正做到這樣,還需要我們在這些方法的指導下,不斷地實踐。
我是牧心,感恩你的閱讀。
如果你對今天的分享,有你的看法,歡迎在留言區(qū)留言討論。
任何見解在某種程度上都可能有局限性,不斷地完善它,或許它就離最正確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