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的功能絕對不可以隨便堆積。什么可以做和什么不可以做,都是要根據此產品設計的原則來決策的。
為什么那么多產品有堆積功能的癥狀?那是因為做加法和做減法難度完全不同。
對一款產品,PM可以想到100個看起來不錯的功能,如果全加上去,根本不需要太費心思,就像狗皮膏藥一樣,哪里不對貼哪里。但是這會導致增加了復雜性,引入一個新的功能,難免要調整其他功能的位置,調整功能優先級等,這一系列的決策很復雜,做好了讓用戶很快適應并感到滿意,當然OK,如果沒有做好,用戶就會抱怨復雜。
許多PM加功能就屬于狗屁膏藥一樣亂加。
但產品有限的前端頁面,不可能承擔太多的功能。設計團隊如果不能抓住重點,專注于少數幾個核心功能點的話,會讓產品功能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難用。
反觀做減法,這是個非常困難的選擇,因為你需要仔細思考一個功能的價值。要review你設計之初的理念,還要讓研發同學吐槽……
但即便如此,功能該砍還是要砍的,如果能想清楚,砍功能的收益會更高。
那擔心來了,會不會因此影響了用戶的體驗呢?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新增的功能,大部分用戶不太會感知到,除非是非常必要的功能。在這一點上,PM常常高估自己。而且有這個功能一定是好事嗎?用戶在這一個環節感到爽了,一定會提高用戶體驗嗎?
不一定。
功能不全肯定會讓你不爽,但是,爽與不爽,是要看整體氛圍的。你在眼下的場景爽了,但是長遠來看不爽,那PM就要判斷了,是否值得。
舉個例子,QQ空間,我看別人的空間,被限制了。
我不爽,在眼下這個場景,怎么讓我爽?當然就是給我打開對方的空間看啦。
但是長久的來說,如果這里他爽了,下次他就會知道,哦,QQ空間不能給我保密隱私啊。那我得換一個地方記錄我的秘密心情了,比如是微博。
誒,微博既可以記錄隱私也可以展示我想給別人展示的東西,那我就去微博好啦。
長久看來。你就損失了用戶。
很多時候,功能的取舍,是關乎產品的核心理念的。只有確認了一些設計上的原則,你才能做正確的選擇。
就比如說,微信會認為,收信人的利益高于發信人,隱私的重要程度高于便利。
基于這樣一些共識和原則,你才不至于每一個地方和同事argue,才能全團隊上下一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