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間歇性走神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管你怎么努力,一天中總有幾個小時容易精神渙散,是不是很灰心?有時你甚至對著一頁書,來來回回看了幾遍卻不知所云;或者參加一個人數眾多的會議,主持人的發言枯燥乏味,更加快了上下眼皮的親密接觸的速度。我們這是怎么了?

一、為什么我們的大腦容易走神?

首先,我們得了解,我們的腦細胞有自身新陳代謝規律,不按它的套路走,它就會非暴力不合作。

據美國《預防》雜志最新報道,人類的大腦也有自己的工作節奏,利用好這一節奏會讓你更健康、更有活力,否則就會頻頻走神。

一般大腦每天的能量活動規律是這樣的:早上7點—9點:激情時間。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神經系統學家伊勒博士認為,此時大腦完全蘇醒,活力滿滿,這時候如果要讓它記點新知識,是最容易被吸收的時候。所以早上背單詞效率最好,忘詞的概率會下降很多,不足之處是腦細胞之間的聯通尚未達到一點即通的狀態,還不能讓它思考高難度的問題。

上午的9點—11點:創造力時間。此時人體的壓力激素水平適中,大腦注意力較高,可以做些需要運用分析能力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這個時候你可以處理一些比較棘手的難題,比如:設計新方案、寫策劃、思考難題。

晚上19:00~22:00褪黑色素不斷分泌而保持大腦清醒的血清素卻不斷減少,大腦更容易開小差,效率低下。建議看一些輕松點的書,最好同時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讓腦細胞適當地放慢思考的速度,效果會更好。

22點以后:睡眠時間。此時大腦需要通過休息整理白天獲取的信息。最好的催眠伙伴就是一本好書,伴著一本好書入眠,可以提高你的睡眠質量。但也可以睡前想一下明天的日程或者是需要解決的事,潛意識中將任務放進大腦,說不定明天一早醒來就會有靈感,不管你信不信,我甚至有過在睡夢中找到問題的線索呢。

其次,當你面對什么事情時,大腦容易走神?

比如:面對一本晦澀難懂的書或者一場沒有吸引力的演講時,你的注意力就會跑到九霄云外,除非事先你按個風箏線,否則別指望它能主動回來。你內心很抗拒的東西,怎么可能會讓大腦提起興趣?

二、走神真的一無事處嗎?

要知道愛因斯坦就是在白日夢的時候,靈光乍現,為什么不乘著光速行駛?最終成功發明了相對論。

所以白日夢并非一無事處。

緊張的工作后的白日夢是對身體能量的補充,當你發現大腦昏昏欲睡、不聽使喚的時候,其實也是它發出的一種警告,它被過度使用,需要休息。你需要想想無關的事情或者出去散散步或者閉上眼睛,給大腦放一會假,讓它自由活動一會兒,說不定困擾你已久的難題,突然靈感降臨,迎刃而解。要知道你的問題,可是一直在你的潛意識里儲備著能量呢,理論上說走神的時候,腦細胞互相聯系的范圍增大,碰撞出靈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千萬不要錯過,記得趕緊寫下來。

我相信有時你越苦思冥想,得出的想法就越是味同嚼蠟,要么干脆沒有任何想法。你需要有意識讓自己放松,開啟大腦的神游模式吧,那也是發掘你儲藏的無限潛能的鑰匙。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