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人作為一個物種應該吃什么,我們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去選擇每天的食物。仔細觀察動物的飲食行為,它們和自然合而為一,身體的功能和飲食結構是對應明確的,就是餓死也不會隨意改變自己的食物種類。動物說不出所有的食物名稱卻可以明確辨別食物是否可以食用,同樣,人體本身就具備極好的知道吃什么的本能,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你就知道自己該吃什么了。
如何傾聽身體的聲音?
聰明的人類在“口欲”的引領下,以雜食動物的名義吃的毫無顧忌。大家可能意識到我想說的了,我們的欲望帶領我們走的太遠,大部分成人的味覺在當下人工食物和過度飲食的刺激下已經失去了其“辨別人體需要”的能力!
1.五味的意義
人的五味可以幫助我們在自然世界選擇食物,但人工的香料等添加劑使我們無法應用這種本能了,五味的形成是千萬年演化的結果,這是在食物不足的前提下提供了在自然界中安全獲取食物的本能。所以這里再次強調選擇自然食物的重要性,這種本能邏輯上不能提供人工食物的選擇能力。
如果你還想保有這種能力,首先食用自然的食物,清淡的加工和適當的饑餓。
2.觀察大便
如同我們可以通過生產線最終產品的質量來確認我們的生產加工是否有問題,同樣也能知道原料是否有問題;我們觀察大便就能知道我們選擇的食物是否合適,甚至是消化功能的問題,也可以通過改變食物來彌補。這里中醫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我們可以另行闡述。
3.身體的反饋
每個個體都是有一定偏性的,隨著成長和消耗,身體的偏性越來越明確,這個偏得“太過”的狀態就是疾病。如果我們食用的食物偏性不是和身體互補,就會出現各種不適,有些人對食物非常敏感,就能方便地觀察到。如果就此去就醫看病那更是不值當的。
連續三篇文章的敘述給人感覺大而無當,但我必須先描述出整體的思想基礎,這是后續逐步展開的前提。
我們面對的很多實際問題實際上都可以從這些基礎問題延伸出來,我想后續的敘述或許可以換一個方法,針對問題逐一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