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地都是六個便士,而他卻在尋找月亮

題目便是文章的主旨,最卑微的貨幣和最高尚的太陽構成了文章的題目。

關于文章梗概

一個倫敦從事證券業上流社會的中年男人,突然拋妻棄子,和過往的一切財富地位安定的生活告別,去往巴黎尋找藝術的靈感,希望通過畫畫表達某些曾經束縛自己而后掙脫了的某些東西。之后在一個小島和一群與世隔絕的土著居民度過人生最后的時光,并重新娶妻生子,雖然從決定聽從自己的內心之后的生活一直困頓,卻也一直有女人會因為他獨有的氣質魅力而愛上她,甚至有個可憐的女人因為愛失去了生命,也改變了深愛那個女人的同樣也是畫家的那個那個荷蘭人的人生。在小島上得了麻風病的幾年后離開人世,而他最終也在臨終前獲得了自己一直以來所追求的東西。在他去世后,他的作品被世人接受,就像當初那個荷蘭畫家預測的一樣,成為偉大的畫家。

關于獨特之處

情節很簡單,我概括的這么拖沓也不過百字,而作者毛姆先生的偉大之處就在于通過第一人稱“我”的描述,將故事發生在“我”與畫家及畫家前妻、“我”與荷蘭畫家朋友及其妻子、朋友妻子與后來這位偉大的畫家 之間。后來機緣巧合在這位偉大的畫家畫作大賣之后在他曾呆過的小島通過與土著居民的了解,補全了這位偉大畫家整個人生旅程,也由此將故事展現給觀眾。

關于毛姆的特色

毛姆的語言給人帶有某種獨特的感覺,不只是像馬爾克斯筆下的孤獨,也不只是像加繆的荒唐,更不像博爾赫斯那般給人以深深的震撼。毛姆通過極為簡單甚至是市井之徒亦可看懂的文字,描述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描述月亮般崇高的追求,用所有人都能看懂的文字描述那位偉大畫家的整個人生。

關于人物的形象

同樣,也唯有毛姆能夠通過看似簡單的描寫,將人物的各個方面刻畫的惟妙惟肖,使得我們甚至可以真切的體會到那位偉大畫家一生跌宕活靈活現的生活。我們仿佛先是看到了一個居于上流社會的精英形象,然后便看到了那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受任何事物影響活在自己世界卻很透徹的那個巴黎不得志的畫家。當然這個時候,關于荷蘭畫家妻子愛上他,放棄自己的生活,之后卻自殺的情節,只會使他的形象更加飽滿,沒有什么可以束縛他,他注定只屬于藝術史上最難得最偉大的畫家。再次關于他的認識,便是他生命后期在遠離人世的小島上度過的,可能是他這一生最幸福的生活。可能依舊不是富足,可也有個女人完全心甘情愿的為他付出,完全的愛著他,起碼他不用為了生活再去掙扎。當然,后來得了麻風病的那幾年,甚至后來眼睛也瞎了,看似很悲慘,可這時可能才是他這一生最幸福的日子。雖然身體并不好,卻依然堅持做畫,他在他看不到的世界里體驗他終于追尋到的東西,包括后來留在房子墻壁那副偉大的后被銷毀的畫作,都足以見證他內心的充實。

之于小說中那個時代的人,可能很遺憾的不能一睹畫作的風采,而之于他,此生,卻也是足矣。

有勇氣放下,有毅力堅持,有才華留下。這就夠了。因為他所執著的月亮終究還是觸碰到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