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想追求更高的成就時,動機讓我們投入這場無限游戲里,但學習才能幫助我們持續(xù)地追求下去。
因此,學習力成為了其中關鍵且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
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可以使大腦保持敏銳,防止認知能力下降,同時還可以提高記憶力,增強自信,提升溝通技巧,以及創(chuàng)造職業(yè)機遇。
學習是一種無形的技能,學習過程的大部分,都是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發(fā)生的。但是另一方面,幾乎我們所有想學的東西,都需要達到一定的程度以后,才能開始進一步學習。
例如,如果我們想搞清楚滑雪,那么首先我們需要擁有滑雪杖、滑雪鞋和滑雪鞋固定裝置,否則,想搞清楚怎么滑雪是不可能的,學習也是類似的道理。
如果我們想要提升學習效果,加快學習進程,那么我們就需要準備好正確的裝備:成長型思維和真相過濾器。
成長型思維和真相過濾器
如果缺乏成長型思維,學習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是固定型思維的人,那么這種思維模式會改變我們潛在的神經(jīng)生物學機制,使獲取新信息這件事情變得異常困難。
真相過濾器,就是過濾掉錯誤信息,找到更精準的,以此實現(xiàn)“跨越不可能’的目標。人都需要通過反復試錯,才能找到自己的真相過濾器。
當我們面對問題時,需要跳出原有的框架,不斷深挖,懷疑一切你可能懷疑的,直到得到一個無可置疑的答案。
當我們以正確的心態(tài)處理問題,并用準確的真相過濾器判斷這些信息后,我們就為提升無形的能力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閱讀的投資回報率
如果你想學習,就應該看書,瀏覽雜志上的文章或者別人的博客也是有作用的。如果我們把讀書學習當作一種投入與回報的交易過程,那么我們會發(fā)現(xiàn),讀書的回報是最高的。
作者在書里詳細分析了這種交易的本質。從博客開始,成年人的平均閱讀速度約為每分鐘250個單詞。如果換算成中文的話,大約三四百字的樣子,每篇博客的篇幅平均在800個單詞左右,也就是一千多字左右的中文文章。這意味著,大多數(shù)人閱讀一篇博客文章平均需要三分半鐘。
那么,在這三分半鐘,我們得到的是什么呢?
以作者本人為例,大約是他三天的努力成果。要寫出一篇典型的博客文章,他通常需要花費大約一天半的時間來研究某個話題,然后再花一天班的時間來寫作成文。
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閱讀書和文章,有時可能也會和專家交流,最后是遣詞造句,到達寫作階段。
這就是價值交換,讀者的三分半鐘,換來的是作者一系列努力的成果:先消化50~100頁的材料,然后加以討論、提煉想法,最后組成文章。
閱讀一篇雜志長文可以獲得什么。
以平均篇幅為5000個單詞的文章為例,一 般人讀完大約需要20分鐘,那么,在這20分鐘里,讀者得到的回報是什么?
在開始之前,他大約需要花費1個月的時間進行研究,然后再花6個星期的時間收集相關資料,最后再花6個星期寫作和編輯。
也就是說,讀者的20分鐘,換來的是作者4個月的腦力和體力勞動成果。
整合一下上面提到的數(shù)字:
閱讀3分鐘的博客文章,我們可以獲得作者3天的工作成果;
閱讀20分鐘的雜志長文,我們可以獲得作者4個月的工作成果;
閱讀5個小時的圖書,我們可以獲得作者15年的工作成果。
按照這樣的數(shù)字進行計算,如果我們花5個小時閱讀86篇博文,得到的就是作者257天的努力,然而,如果我們花5個小時讀書,卻可以獲得5475天的努力。
我們還可以利用聽訪談、看紀錄片等方式來吸納知識,他們是有用的,不過另一方面,他們也確實無法達到一本書所能提供的信息密度。
因為,書是這個世界上最濃縮的知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