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肯定要站在父與子的關系上。父子關系,我們古人有一個很好的定位,叫“父子有親”。跟孩子在親情上去交流,這個交流恰恰是建立在“父子有親”上。在孩子看來,因為你給他的是愛, 所以他會理解為是朋友。雖然他認為你是朋友,但越是這樣,他越把你當父母。所以,兩種相處的方式都是對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父子有親”是在孩子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定位。首先記住,并不是一定要變得水火不相容,才叫父子關系。在我們中國傳統的五倫教育中,父子關系恰恰是以親情教育為基礎。所以孩子看到的是親情,他就以為 和你是平等關系,但那只是他的感受而已。在你進行孝道教育時,告訴他你跟他是父子關系的時候,他并不會感到生疏,他會首肯,這真是我的父母,因為給我的是愛,給我的是親情。他不會認為你和他從此就不是朋友的關系,只是他理解了他和你是父子關系。
孩子希望父母將他們當成朋友一樣看待,這只是一個表達的方式, 他不是真的認為就是朋友關系了。重點在我們父母,不能因為孩子說跟 你是朋友關系,你就認為真是朋友了,那就犯了大問題。現在經常有人會說,“我跟我兒子是朋友,我們倆是哥們兒。”如果我們和他變成平輩了, 我們就和他變成兄弟姐妹關系了,孩子的定位就會出問題,我們對孩子 的養性養正教育就沒有做一個正確的引導。
本文選自《夫婦和睦與教子之道》孫一乃老師 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