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啟時間管理主題閱讀的第二篇,這本《超級時間整理術:每天多出一小時》,提出的幾個小的建議,能幫助大家更合理地利用時間,不必大費周章,只需做一些小小的改變,就能多出一大段時間。
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辛苦工作一天之后,卻覺得真正做過的事情很少,想不起來每段時間是怎么用掉的,時間匆匆流逝,卻抓不住時間的尾巴。
1、時間追蹤表
書中提到的方法,通過建立一張「時間跟蹤表」,把每個小時分成4個15分鐘,那么每天就有96個15分鐘,時間跟蹤表就用來記錄每個時段做了什么。
具體做法:
在接下來的7天里,按照15分鐘的時間板塊,把你剛剛做的一切事情都記錄下來,除了晚上睡覺的時間外,至少也要一個小時記錄一次。你可以打印一張表格,把它放在看得見、夠得著的地方,并設置好提醒鬧鐘。
2、三十四枚金幣法
把時間從早上7:00到晚上12:00,十七個小時分成34枚金幣,睡覺前看看自己的金幣是怎么花的,并用不同的顏色歸類,總結這一天的收獲,證明自己有活過,增加自己的成就感,生活更有效率,通過記錄改變人生。
3、我的方法
作為一個重度手機依賴者,紙筆或者電腦不可能隨身攜帶,手機卻是我隨時都在使用的。所以我利用手機上的app進行時間記錄,這個app叫“aTimeLogger2”,抱歉說聲這個app只有iphone的版本,安卓手機上也有類似的app。
設置好常用的活動類型,活動切換的時候改變一下就可以了,還有餅狀圖和日程表,能清除得看到一天的時間用在哪里了。
記錄時間能夠讓人意識到自己因為什么浪費了時間。記錄時間聽起來很麻煩,用幾秒鐘記錄,可能節省出好幾個小時,是一筆非常劃算的時間投資。
記錄不是目的,而是為了發現我們白白浪費掉的時間。這項工作并不容易,感覺沒有動力的時候,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每天多出一個小時,可以做多少美好而有意義的事情,并以此來激勵自己。
很多時間管理的方法都告訴人們,立即行動可以提高效率、節省時間。但是,如果什么事情都及時響應,就會打斷很多更重要的工作,重新專注進入工作狀態反而更費時間。
1、對子任務立即執行
在完成一件事情的過程中衍生出來的子任務在允許的情況下立刻執行,否則記錄到筆記本中,等待手頭工作完成后立刻執行。同番茄鐘。
2、“待辦”變成“必辦”
對于待辦清單,往往先會完成最簡單的幾個事情,而其他事情則不斷累積。
每晚臨睡前列出最重要的五件必辦事項,根據重要性(縱)和緊急性(橫)坐標象限圖來為事項分類,并優先執行。
高緊急性+高重要性:馬上行動
高緊急性+低重要性:委托代勞
低緊急性+低重要性:丟棄
低緊急性+高重要性:規劃
3、列出不必要做的事情黑名單
找出生活中浪費時間的事情,比如上網,檢查郵件,時間過長的會議,有技巧的避免他們或者塞到碎片時間中去!(丟棄、歸檔、轉嫁)(列出來才知道!)
找出工作中效率低下的事情,轉嫁或者提高技能水平,做好精通的事情,集中力量辦大事。
1、直覺的硬幣
猶豫不決的時候,假裝拋硬幣決定,在拋起硬幣后直接詢問對方的期望——也就是直覺(內心的答案)(同神奇的8號球)
2、西翼會議(5分鐘)
站著開會 / 每個人對自己的觀點做簡單陳訴(<15秒)/ 用30秒鐘的時間對決定進行討論 / 團隊做出決定,否則負責人做出決定 / 團隊在從會議室走到各自工作位的過程中,就立即對作出的決定采取行動。
3、從非準點開始工作,在準點結束工作。
4、打電話之前打好腹稿
簡單的開頭,干凈利落的切入正題,利索的結尾。
5、花錢買時間
雇傭幫手或購買高效工具(對照自己的時間價值)
6、善用碎片時間。
時間管理的本質在于管理我們自己,而不是管理時間,因為時間無法改變。了解了方法,還要真正去行動,才能用每天找回的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情,過更加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