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由之To be it
我們想要的生活 *天真如動物 自然如植物
在北京持續整整一周的寒潮,似乎有點來勢洶洶。溫度咻的一下就降到了零度以下,星期一的時候,還飄飄灑灑地落了一點雪花,雖然沒有像預報說的那樣的暴雪,但也終歸是帶來了冬天的味道。
在上個星期六,是寒潮來襲之前的最后一個艷陽天,也注定了又是花園里忙碌地一天。
喜歡按照四時養生的人們,早早就開始在朋友圈里轉發各種冬季養生的要點,他們說冬季養生的關鍵就是“補”與“藏”。
其實,植物也是生命,在冬季,它們同樣要“補”與“藏”。
農人早早就有這樣一句諺語,“秋肥是金、冬肥是銀、春肥是廢銅爛鐵。”如果想讓花園在春季爆發,秋冬補肥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疏忽的。
與九、十月份的補肥不同的是,這個季節你可以大膽地使用各種有機肥料了。
早晨去菜場買魚時,跟小販討了一袋子魚腸,歡歡喜喜地把它們埋在月季的四周。同時埋下去的,還有春天時,我們從養牛場討來的牛、羊糞。這些都是月季喜歡的肥料。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有同感?月季是最愛吃肉的孩子,所以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喂飽它們。過去我總擔心肥大燒根,所以都是只給一點點,卻發現原來沒吃飽的它們,春天真的會任性罷工。
不過,這樣的施肥方法只適合地栽,如果你是在花盆種的月季,這個方法可是萬萬使不得的。要知道,有機物發酵的力量,是會把花盆那個小環境攪動得天翻地覆的。
其實補充有機肥,一方面是為了增加土壤的肥力,另一方面,有機物的添加還能增強土壤的團粒結構,這是健康土壤的重要標志。所以每年的秋冬季,我總是樂此不疲地往土里埋呀埋。做飯時,摘下來的菜葉子,收拾魚蝦的邊角料,有時候恨不得直接切上一塊肉,統統都埋到土里去。
為什么非要這個季節埋呢?
因為沒有臭味呀。而且,一個冬天兩三個月的時間,等到開春翻土的時候,它們就都已經完全分解,見不到蹤影了。
當然,需要冬補的不止是月季,還有櫻桃、葡萄、繡球……總之,那些種在地里的、想要明年看花吃果的植物,都是需要好好地補一補的。
施完冬補肥,別忘了,還得給它們穿上秋褲和棉襖哦。
補完肥的櫻桃小樹用石榴合劑、生石灰、鹽刷上白,在根部堆上護根土,BBC的《園藝世界》里,Monty大叔最喜歡用的護根土就是堆肥土,既能給根部保溫又能補充肥力。不過我一直沒有堆肥,所以就用落葉土、鋸沫和園土混合,作為護根土。
上面還得穿上一件大衣。要記得把它的襪子扎在秋褲里,還要系好腰帶,畢竟這是對冬天最起碼的尊重。相信我,北方冬天的風可不是開玩笑的。
雖然有些植物并不害怕低溫,但還是得包上一層塑料布,不然風很容易就把枝條的水分抽干。
在北方冬天,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澆封凍水。顧名思義,這是臨冰凍前起密封作用的水。封凍水可以很好的防止植物根系土壤被冷風抽干水分,同時又因為水的熱容量比較大, 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穩定地溫的作用。
一般來說,澆封凍水是在日平均氣溫3度左右的時候最合適,恰好是“夜凍晝消”時,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和平時的澆水不同的是,封凍水一定要徹底灌透,要讓水滲入地下50-100厘米才行。通常我會灌上一個小時,想象著肥與營養隨著水一點點滲入植物的根部,就替植物感到滋潤。
同樣去冬眠的,還有那些擺在院子的小玩偶,擦擦身上的灰塵,裝進紙箱里,安靜的去休息吧,明年春天咱們再見面。
這一輪的寒潮來勢洶洶,但是月季還是沒有休眠,甚至還又從枝頭上剪下來了三朵花,綁扎在一起,吊掛在書柜上,做一串干花,將她的生命換一種方式延續下去。
忙過一整天,拿起枕邊的《花園MOOK》讀上一讀,這又是一個好好學習造園的季節。
冬日的園,冷月空庭,
心內的風景,最難得是在夏日里恬淡著虛無,冬季里醞釀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