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求是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之一。利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在表達完觀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們需要請求別人的幫助,以什么樣的方式提出請求更容易得到積極的回應呢?
1、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請求
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們做什么。如果我們只是請求他人不做什么,對方也許會感到困惑。他們可能會清楚地知道我們不想要什么,但卻沒辦法知道我們究竟要什么。而且這樣的請求還很容易招致別人的反感。
?有時候,說清楚自己的請求可能很困難,但是,如果連我們都不太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么對于其他人來說,就會感到更加無所適從。
?2、明確溝通交流的目的。
?有時候,我們可能無需直接說出我們的請求,別人也會清晰地知道我們需要什么。
?但是在另外一些時候,我們可能只是說出我們的不滿和懊惱,卻誤以為別人知道我們想要什么。更有甚者,就是連我們自己也不知道這次談話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這時我們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感受,并沒有清晰的表述出我們究竟需要什么,那么別人怎么可能知道我們真實的意圖是什么呢?他們除了推測別無他法,但是推測就會有出錯的危險。
?因此,我們想要達到預期的溝通效果,就必須在溝通的過程中明確地表明這次談話的目的,讓對方能夠直觀的知道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幫助。
?3、主動提出反饋
?中國自古就有“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的說法,雖然說的是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差別很大,其實和人們之間的理解有差別的意思也是一樣的。
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和別人理解的意思有時可能完全是兩回事。如果我們實在無法確定對方是否已經明白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我們就需要得到對方的反饋。請求對方對我們的表達給予反饋,能確保對方準確的把握我們的意思。 對
于簡單的請求,我們問一句“我的意思你明白嗎?”,然后,對方表個態就是可以了。
而對于那些比較復雜的問題,僅僅聽到“是的,我們懂你的意思”這樣籠統的回答,我們可能就很難放心。為了確保對方能夠真正準確的理解我們的意思,我們很想他能夠充分詳盡的表述他對這些問題的理解。這樣,一旦他的理解與我們所表達的意思有所出入,我們就有機會對我們的請求做一些必要的解釋和補充。
?在一些重要問題的溝通過程中尋求必要的反饋,對于防止因為雙方溝通誤差而導致的錯誤或者失誤有非常明顯的效果。可能有些人通常情況下不愿意給予我們必要的反饋,但是在關鍵時刻,必須確保雙方的溝通沒有誤差。
我們可以將反饋作為溝通流程的一個必要環節或者是一種機制,以此來保證我們向對方請求反饋時,能夠得到必要的響應。
當然,當對方給予反饋時,我們應真誠表達我們的感激。而當對方不愿反饋時,我們可以傾聽和體會他的感受和需要,并表達對他的尊重及我們的需要。
4、了解他人的反應
當對方已經準確無誤的理解我們的意思之后,我們通常會立即想要了解對方的反應。反應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各方面:
(1)對方此時此刻的感受;
(2)對方正在想什么;
(3)對方是否接受我們的請求;
?在了解對方反應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能知道自己想要了解的是哪方面的內容,并明確地向對方提出我們的請求。
5、在集體討論時提出請求
?在參加集體討論的時候,向討論參與者說清楚我們希望得到怎樣的反饋,是至關重要的。否則,就是在浪費時間,不會有任何的結果。
?6、正確的區分請求與命令,不要將請求表達成命令
?很多時候,人們并不能很好地區分請求與命令。當人們認為不答應我們的請求就會受到責罰時,他們就會自然地把我們的請求看作是命令。
而對于命令,人們通常只有兩種選擇:服從或反抗。一個經常受到指責的人通常會傾向于將請求解讀為命令。無論如何,只要人們認為我們是在強迫他們,他們就不會樂于滿足我們的請求。
?那么如何來明確的區分命令和請求呢?
如果請求在沒有得到滿足之前,提出請求的人就批評和指責對方,這就是命令。如果我們想利用對方的愧疚感來達到目的,這也是命令。
另外,我們越是將對方的不順從看作是對我們的排斥,我們所表達的愿望或請求就越有可能被解讀為命令。
?如果我們真的不想勉強別人,那么清楚地表明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這有助于人們相信我們提出的是請求而不是命令。
7、時刻記得“非暴力溝通”目的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的需要。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一個人的展示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系。
?有時候,我們使用了非暴力溝通的技巧和方法,但卻忘記了非暴力溝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就像我們走在路上,卻忘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一樣。這樣的溝通無法達成我們的想要的結果。
非暴力溝通成功的結果是雙贏的,我們所要的就是和諧地達成我們想要的目標。因此,準確的區分請求和命令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要求。
非暴力溝通極力想要避免的就是強迫、批評和指責。當我們向溝通的對方準確提出請求而不是發號施令,我們的溝通就成功了一半。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需要溝通參與者務必準確地把握。
簡寶玉讀書挑戰打卡-《非暴力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