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壯慫人膽,碰上最好閃。
俗話說了:皇帝遇上酒蒙子都避著。沒有好人愿意和一個瘋子叫勁。
其實,這也不是咱皇帝們多么圣明,而是看你耍什么酒瘋。危脅大位試試?是頭豬也不行,殺無赦!
本邦四大名著酒是必配之物,有點兒掉進酒缸的意思。書中但凡有頭有臉的人物,都離不了酒。
不管慫人還是悍人,一沾上酒就會特別地來勁。
不來勁才怪呢!酒的度數不一樣了。
酒在杯中不起浪,喝到肚里直晃蕩。
呵呵,這個說的不是古代,是今天。古代的杯酒,哪里有這么大的能量。
我們這個愛酒的民族,有四千年的飲酒史,但前三千多年,喝的一直都是低度酒。
《尚書·說命》中有:“若作酒醴,爾惟麴蘗”。麴,朽麥。蘗,米芽。
古三代夏商周這種麥芽發酵出的酒,近乎啤酒,酒精度數也低得可憐。
難怪孔丘孔大爺放言:“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多吃肉不好消化,酒還是不限量的。
不就是連甜度都有限的飲料嘛。放開造,你也整不了多少!
那么,問題來了:《水滸傳》中景陽岡“三碗不過崗”,是什么酒?這么大的勁,得多少度?
武二郎喝了18碗,按一碗三兩算,也合今天五斤多。當然,武二醉了。
此酒雖為“村酒”,卻有“老酒滋味”。店老板也透露了一些秘密。
22回,武松道:“我卻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喚作‘出門倒’”。
元明之際,山村野店低檔濁酒,不可能以“瓶”計,散白酒只以“角”計。
清·程穆衡《水滸傳注略》講:角為量器。茶坊用旋杓,如酒肆間只論角賣。
“村酒”敢叫“透瓶香”,可見其不凡。瓶酒是當時高檔酒的標志,這度數有點像燒酒。
十八碗后的英雄是怎樣的氣概?顯然已經是喝大了!
這一點,武二自己事后的解釋才最清楚。
28回,武松道:“我卻是沒酒沒本事!帶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這氣力不知從何而來!若不是酒醉后了膽大,景陽岡上如何打得這只大蟲?那時節,我須爛醉了好下手”。
酒是糧食精,越醉越年輕。酒是長成藥,越醉越想要。
《紅樓夢》中賈寶玉,十一二歲的如花蒙懂少年,想不到借酒變身成年的路竟這么短。
一點點美酒,就奪走了他的“第一次”。
第5回,(寶玉)自覺朦朧恍惚,告醉求臥。警幻便命撤去殘席,送寶玉至一香閨繡閣中??早有一位仙姬在內,其鮮艷嫵媚,大似寶釵,裊娜風流,又如黛玉??
醉以美酒,幻以妙曲,集寶釵黛玉于一身、乳名叫兼美的秦可卿,一舉拿下了小叔子的貞操。
這是春藥積慮“處新”的“嘗鮮”!
這是淫蕩蓄謀“以酒”的“犯醉”!
酒是情媒,酒亦是罪媒。
人五人六衣冠楚楚,那都是在面具與畫皮遮擋的朗朗乾坤之下。
無情無義不經意地撕破偽裝的,常常是酒。有時候,來得毫無道理。
天蓬元帥,《西游記》中八萬水師的統帥,多正宗正面正經的高級干部。
一點點酒精,竟讓他控制不了自己的體精,簡直就成了強奸犯。
19回,那時酒醉意昏沉,東倒西歪亂撒潑。逞雄撞入廣寒宮,風流仙子來相接。見他容貌挾人魂,舊日凡心難得滅。全無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再三再四不依從??卻被諸神拿住我,酒在心頭還不怯。
按今天的說法:這得是喝了多少假酒?讓這么個位高權重的老首長霸王強上弓。
卷簾大將沙僧也一樣,中央領導身邊的紅人,因酒失態打碎象征玉帝身份的玻璃盞。
這是什么樣子的酒,有這么大的魔力,讓我大天庭精英不斷迷失落馬?
此為天庭蟠桃大會特制御酒!一般來說,中央朝庭用酒都由地方專貢。但明帝國御酒一樣自制,自給自足是本邦特色。
《大明會典卷之二百十七》云:嘉靖七年奏準:官細酒,改令光祿寺(南京)自造。以數內米,二千二百七十三石。瓶,十一萬五千個。
這個細酒有別于白酒,是種清酒。可以說,古代這才真正叫酒。
古語云:“清者為酒,濁者為醴”。醴就是后來的白酒。這樣的酒糟滓太多,是渾濁的。
水滸好漢用蒙漢藥劫生辰綱,用的就是白酒。因為渾,下藥不易察覺。
15回,眾軍看見了,便問那漢子道:“你桶里是什么東西?”那漢子應道:“是白酒?!?/b>
水滸中也稱白酒為“渾白酒”(4、35回)。阮小七將皇帝賜梁山泊御酒換成“十瓶村醪水白酒”(75回),一喝就被發現掉了包,因兩者質量差得太大。
古人一直將濁酒稱為白酒。這是種大眾酒,形態像今天的米酒。宋詩人蘇舜欽寫:“盤喜黃粱熟,杯馀白酒渾”。
細酒酒精度較高、純凈?;始揖?,總不能味道寡淡,一喝,喝一嘴酒糟吧。
明《客座贅語》卷九:(金陵)元時每歲路供滿殿香醇。而自馀所耳目,市酤所有,惟老窖酒,色重味濃,如隔宿稠茶,稍以灰澄之使清,曰細酒,其味苦硬,不堪三爵。
這種酒勁大,一般人三杯足矣,多喝是容易犯醉、耍酒瘋的。
西游猴哥,在天庭倚缸偷飲的就是這種高度御酒。喝多了他“自揣自摸:不好!不好!”(5回),逃回花果山老家。
因酒大錯已鑄,憑醉勢成騎虎。酒逼英雄反,一去難回頭。
高酒精度的御酒,怎承得起大鬧天宮之重?
扒一扒本邦書寫的歷史,酒之罪,可大了!
大者因酒亡國,微者顏面掃地。
大者夏桀“為酒池糟”,商紂“以酒為池,懸肉為林”,兩個酒鬼相繼亡國。
微者因酒誰淚多?京師去問強東哥!借酒亂性不要人臉的忒多,略過了。
喝酒與禁酒,是對千年太極推手。每遇欠收之歲,朝庭必嚴令禁酒。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曹孟德醉酒橫槊吟詩,唱出多少人愛的心聲。
48回,時(曹)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上,以酒奠于江中,滿飲三爵,橫槊謂諸將??甚有慷慨。吾當作歌。
一代梟雄愛酒如此!而手持軍國重柄,時逢災年,保糧為上,于是只能棄一時慷慨,下令禁酒。
今天,五斤糧食釀一斤酒,古代受技術局限,怎么也得十斤糧出一斤酒。
三國孔融是個大名士,帶頭反對曹操禁酒。酒是士大夫的精神寄托,與張飛嗜酒不一樣。
張飛是為酒誤事、犯醉丟命。
81回,(張飛)不覺大醉,臥于帳中。范、張兩賊,探知消息,初更時分,各藏短刀??以短刀刺入飛腹。飛大叫一聲而亡。時年五十五歲。
張飛喝的,可能不是什么高度酒。每喝必醉,他是中毒了。
元明之際,可以充分提高酒精純度的蒸餾酒已經問世。但喝這類高度酒的人,還真算不上主流人群。
個中原因,一是本邦士子習慣了低度酒的口味;二是人們喜歡以傳統方式自釀,??受設備限制弄不出蒸餾酒。
明《客座贅語》卷九:慶歷間,士大夫家間有開局造酒者,前此如王虛窗之真一,徐啟東之鳳泉,烏龍潭朱氏之荷花??士大夫所用惟金華酒。
自造佳釀且沾沾自詡,為明季酒風。大名士錢謙益就常與朋友互薦制酒秘方,其夫人柳如是亦稱一代釀手。
這在《金瓶梅》中也有印證。給西門慶送禮的官僚,送的荷花酒、菊花酒等多是自釀。
若說買酒,西門家買的最多的便是金華酒。
23回,潘金蓮道:“賭五錢銀子東道,三錢買金華酒兒 ,那二錢買個豬頭來?!?/b>
金華酒可是種高檔名酒,三錢銀子一壇,這價格真不便宜。
明·沈榜《宛署雜記》記萬歷年間北京,“燒酒二瓶銀一錢?!薄包S酒八瓶銀一錢伍分?!?br>
一瓶與一壇都是一個人就能手提的,分量接近。明代的燒酒算是真正的蒸餾酒,決不是唐宋時期的燒酒。
明季燒酒雖貴于黃酒,但只流行于販夫走卒之輩中,不是有身份人喝的。
《金瓶梅》中,應伯爵和妓女開玩笑抬跑她們,就說用散燒酒灌醉轎夫。
燒酒,雖已粉墨登場,此時卻是個配角。
唐詩有: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
有人因此認為大唐燒酒就是蒸餾酒。這一點,明人一致明言:不是!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
其清如水。燒酒,才是今天人們叫的白酒。
元·忽思慧《飲膳正要·米谷品》“阿刺吉酒”條:味甘辣??用好酒蒸熬,取露成阿剌吉。
《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是元一般人家的“百科全書”,介紹南番燒酒(番名阿里乞)的制法。
不拘酸甜淡薄一切味不正之酒,裝八分一甏上斜放一空甏。二口相對。先于空甏邊穴一竅,安以竹管作嘴??炭火二三斤許下于甏邊,令甏內酒沸。其汗騰上空甏中,就空甏中竹管內卻溜下所盛空甏內,與清水無異。
明人《草木子·卷之三》云:法酒。用器燒酒之精液取之。名曰哈剌基。酒極醲烈。其清如水??此皆元朝之法酒。古無有也。
明姚可成《食物本草》言:“燒酒,其酒始自元時創制??其清如水,味極濃烈。”
明代人言之鑿鑿,一致認為是元人的技術。
而今人卻出土了漢代、金代的蒸餾器。有專家稱:這是造酒的吧?
漢代蒸餾器的發現不是孤例,除上海博物館、柳州博物館,?;韬钅挂渤鐾亮饲嚆~蒸餾器。
然而,沒有任何文獻證明這是釀酒的。從漢到宋,道士卻留下大量用這類器物煉水銀的文字。
宋《丹房須知·抽汞之圖》云:飛汞爐木??碟圓釜,容二斗,勿去火。注云:鼎上蓋密泥,勿令泄熙。仍于蓋上通一黑管,令引水入蓋上盆內,庶汞不走失也。
話不難理解,這是煉仙丹大藥取水銀呢!
宋代《嶺外代答》、《游宧紀聞》等書也有相關記載,但很遺憾,無一例外都是煉丹、取花露的內容。
蒸餾技術我們的先輩是全世界最早發現的,卻沒有用來釀酒。
《北山酒經》,是宋人朱翼中寫的如何釀酒的專業著作。
這部專著對釀酒的各種工藝流程介紹十分詳細,但只字未起蒸餾酒。
本邦涉酒文字,汗牛充棟,若燒酒或蒸餾工藝從漢至宋皆存在,何以從未被人書寫?若燒酒存在,何以千載飲濁酒?
也許,朱翼中所說的“煮酒”工藝,便是人們所謂的唐宋“燒酒”
凡煮酒,每斗入蠟二錢、竹葉五片,官局天南星丸半粒,化入酒中,如法封緊,置在甑中,第二次煮酒不用前米湯,別須用冷水下。然后發火。候甑簞上酒香透,酒溢出倒流,便揭起甑蓋,取一瓶開看,酒滾即熟矣,便住火??略澄折二三日便蒸,雖煮酒亦白色。
蒸甑,不是提取蒸餾酒,是煮酒。這種酒是白色(酒湯)的,是濁酒。
而《宋史·食貨下七》寫的“自春至秋,醞成即鬻,謂之“小酒”??蠟釀蒸鬻,候夏而出,謂之“大酒”。
鬻,是米煮在鬲里,蒸鬻與蒸甑一樣,都是說煮酒工藝!
然而,四大名著的元明時代,卻是本邦釀酒蒸餾技術飛躍的時代。
高度酒技術在普及,傳統酒純度在提升,所有的“飯醉記錄”都成了當時的見證。
1689年到1782年,英國蒸汽機在不斷地被改進,熾熱的蒸汽已吹開工業革命的帷幕。
此刻中國,大明傾覆清人入主,發明兩千年的蒸餾器正用濃烈的燒酒麻醉著咱的心。
犯醉記錄如歷史的腳步,邁進了一個新酒的時代。
這不是最好的時代,也不是最壞的時代,卻是一個開始衰落的時代。
敬請關注我的《這個明朝真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