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簡書一年多,還記得畢業前踩著點更新堅持日更的那些日子。那段時間似乎日更都比寫論文要輕松和愜意,但堅持日更81天之后,我開始慌了。有一段時間,腦海中各種奇奇怪怪的想法,也就有各種各樣的素材可供選擇。但過了那個階段,每天的日更變成為了堅持而堅持的事,寫出來的內容也顯得越來越水,越來越敷衍。
至今還記得當初為了堅持日更,加入的日更挑戰21天的群,那會兒大家還有一腔熱情,互相鼓勵,設定每年多少字的遠大目標。也會有大佬鼓勵你,因為日更路上,你會變得文思枯竭,也會開始懷疑堅持下去的理由,比如最后堅持不下去的我,寫著寫著真的看不上自己那些拿來湊數的日更打卡。我放棄了,不知道是出于自己堅持的執拗,還是看到熟悉的APP,內心總有一股子悵然若失的感覺。總之,當下我又有了繼續堅持下去的信念,或者這就是新年帶給人的力量吧,總是躊躇滿懷,信誓旦旦得想要給新的一年一些不一樣的挑戰。
2021年,工作穩定下來,固定的上下班時間讓我真的實現了曾經的夢想,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還能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兒。一年時間在雜志報紙發了幾篇文章,參加了一些熟識老師出書的交流會,也有幸參與征文并獲獎,年底也加入了心心念念的省作協。或者愛好文學,這是從小滲進骨血和靈魂的歡喜,從小學四年級泡在圖書館就開始了吧。
原本只想自娛自樂,自我取悅的寫文訴求,慢慢地變成自己生活中閃閃發亮的一部分,又或許應該感謝身邊那些更優秀的人吧,作為參照,總想更努力一些,讓自己的喜歡的事兒有更多地意義,完成另一種層面的“自我取悅”。
當初日更堅持不下去,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矛盾的內心,靜不下來專注做什么事。看著身邊的人,熱熱鬧鬧,這樣那樣的娛樂方式,對自己這種休假了只會泡圖書館書吧的性格有點自我嫌棄,似乎別人會的,我不擅長,那些熱鬧似乎跟我格格不入,而我也顯得愈發無趣。
或許是年齡的緣故吧,2021年年初的我內心有著前所未有的焦慮。26歲,莫名得有一種惶恐,看別人戀愛、看別人結婚生子,回過頭,自己還是一個人,那種追不上別人腳步的慌張,讓自己多了一些浮躁和不知所措。如今,工作壓力沒那么大,也開始按部就班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健身、打球、寫文章、運營公眾號,每天不怕不夠充實,第一次有了時間不夠用,做事開始考慮時間成本的念頭。
27歲,少了幾份別人如何的驚羨,更多的是自我認可的滿足。
新的一年(十足的新年flag味道),我想沉下心來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兒。
1.寫文章,日更督促自己,爭取向YYN老師看齊,多發表幾篇質量不錯的文章。
2.繼續堅持健身
3.學會游泳
4.堅持記賬,建立資金管理理念
5.堅持練字和學簫
6.堅持有效閱讀和學習
終于終于,最后還是把新年flag立起來了,簡單卻又不容易堅持的小目標,話不多說,那就從重新開始的日更挑戰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