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看過一篇關于民國女作家孰高孰低的文章,比較的對象是蕭紅、三毛和張愛玲。個人認為比較贊的一個答案是張愛玲是著名女作家,蕭紅是革命女作家,三毛是流浪女作家。高下立見。愛玲小姐姐比較出名的一句話是“出名要趁早。”其實還有后半句,“如果來得太遲,快樂也沒那么爽快。”愛玲小姐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出頭便已成名。她的成名作是《茉莉香片》。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天才少女是如何養成的。
一、基因好:愛玲小姐姐的母親名叫黃逸梵,也是當時的名媛。父親是張志沂,雖然后期變成了敗家的廢柴,但是剛開始也是略有才學的青年才俊。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愛玲小姐姐的自傳體小說《小團圓》,里面對于父親的古文功底有這樣一段描述。
二、贏在起跑線上:六歲入私塾,八歲習鋼琴,一切從娃娃,父母對于她的交易電視劇很用心了,不,是母親,雖然后期母女關系接近冰點,愛玲小姐姐在母親臨死前都不愿見她一面,可以說關系是很糟糕了。不過一開始愛玲小姐姐對母親是很崇拜的,在她眼中母親是光芒四射的女神,她在母親面前是有些自卑的,感覺自己就是只丑小鴨。言歸正傳,當時的文盲率大概是,所以說愛玲小姐姐算是很領先了。
三、傲嬌又努力
父母離了婚,她跟著父親生活,隨著繼母進門,關系可以說是日趨緊張了。雖然繼母表面上對她還算客氣,對他弟弟動不動就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