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9第七期情緒訓練營
學生:老師 想聊聊“作女”這個話題,因為我覺得自己就是一枚“作女”。但我的解釋是,我是怕、是非常沒有安全感,會覺得對方如果沒有積極的關注和互動,就是不愛我了,或者說我就會生情緒,總覺得對方會拋棄我,嫌棄我。然后我會用極端的嘈分開的方式,讓對方表達挽留、表達不舍來獲得心安。請問這些是派生情緒嗎?對方覺得我在“演”,可我是在恐懼。這樣的狀態應該怎么破呢?
老師:沒有安全,和沒有安全……感……。是兩件事。
安全,是事實信息。感……并非都是事實信息。
感,不是“客觀事實信息”。是大腦套路了自己。并且,是特定人群(被愛了)才會使用的套路。自己大腦故意套路自己的。是“故意”的。而且,是自己刻意安排的。
你愿意這樣安排,一定有你在意的:好處和價值。這份好處和價值。遠遠超過了所謂的痛苦:“安全感”。(痛并快樂著的游戲。可以玩一輩子。)
學生:但內心的感受就是會不好,總有許多情緒,然后作女就會升起非常多的控制欲。就是想“作”,用情緒讓對方低頭表達愛。(老師:是“故意”的)
老師:而這個世界上也準備了一群人專門陪你玩這個游戲的。沒事兒,正常的,彼此滿足[強][強][強]。
學生:那這樣的沒安全感、怕被拋棄,想被舔是因為我缺愛嗎?
老師:不缺,就是“玩兒”。
學生:自己不能愛自己 需要他人滿足。
老師:缺,都是會“珍惜”的。不缺的人,才會……玩。
學生:但我為什么想“玩”?
老師:為啥喜歡玩兒,開心嘍!有人喜歡蹦極。我也不明白,為啥喜歡……[親親]
學生:我也很煩自己這樣的,明知道不是想分開,總提分手,想獲得對方關注,幼稚!老師:(有人喜歡蹦極……也很幼稚的)[破涕為笑]但情緒很多。
老師:喜歡,就是喜歡,不需要知道“為啥”。開心就好!
學生乙:游戲玩不下去,我不開心了,怎么疏導啊?(老師:麻將散場了)
老師:下次沒人和你玩兒了,自然就“疏導”了。改變,需要“痛苦”。其他人,也是因為“痛苦”而改變(離開)(麻將散場了)。夠痛苦,才會有“動力”改變。
覺察是……所有我堅持的,都是有好處的。
沒好處了,我才會放棄和改變。自己不承認得到了好處,改變從來不會發生,只會繼續堅持。
學生丙:老師,為什么自己不承認得到了好處,改變就不會發生,只會繼續堅持呢?
老師:適,者生存!能接受,就會繼續。不能接受……太痛苦,才會改。
你還在堅持,維持,就是……適。
學生乙:改變是痛苦的,不改變還舒服一點。
老師:這,也是“好處”。
學生甲:人是會知道自己在“演”,創造出派生情緒的嗎?(老師:有選擇的演,就是知道。我解釋一下什么叫做有選擇性的演,就是你知道你的這種情緒和方式在誰那里有效,你就會表現出來,在誰那里無效,你是不會表現出來的,這個就叫做你自己是很清楚的知道的。)
老師:當然。不然怎會有:選擇。
我還是用這個視頻來舉例子,他這個就是明顯的派生情緒,就是在表演,用它的情緒操控其他人,那什么叫做他不知道呢?他如果完全不知道,他是不,可能被放在這種社會環境當中去生活的,就是已經去了精神病院了,因為他在誰的面前都不能自控,是在任何人面前都不能自控。他是沒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所以他是不能夠自由活動,他必須要被精神病院監管起來,因為他自己沒有自知能力,沒有自控能力,所以這種叫做不自知,不自控。
而我們絕大多數人的派生情緒是完全自知的。所謂自知,就是我知道我可以怎么用多大分量,怎么加分量,在誰面前可以加分量,在誰面前完全不能這么做,成年人完全自知的,這個就叫做把情緒把派生當手段,把情緒當手段去操控其他人。
回到剛才這個例子當中來,通常像這樣的成年人的派生,最好的方式就是警察上來把他摁住,關起來關兩天他就會安靜下來了,這種就叫做是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去改變了。可是比方說你把它關了三天,關了十天,他還是這么鬧騰呢,就有可能要精神病院來出具一個他有精神病的診斷書,那誰也把他沒辦法,就只能一直待在那個空間里,他不管怎么鬧騰,其他人都不會管,也不會滿足他。
而你現在能在群里跟我說話,你還能自由活動,你還有人際關系,就說明你完全自治,完全能夠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完全知道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用什么能力去應對這個社會。所以我堅信你是可以知道你自己在做什么的。(對學生甲)
學生乙:情緒轉嫁屬于派生嗎?(老師:有人愿意接,就是雙方都有需要。系統情緒。)
學生丁:老師,明白了。那平時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派生[愉快]。(老師:[強][強][強]派生,可以的。本就是工具。)
老師:我們開這個情緒感知訓練營就是在告訴大家啊,真正去認清楚情緒這個東西是怎么回事兒,就好比是我們都需要去認識一下,手機是怎么回事兒,就是你不要把它看得那么神秘,那么了不起或者怎么樣,就是你需要多一點了解啊,手機它到底是怎么構成的,它怎么去使用的,怎么使用更有效果,怎么使用無效,當他出現發熱的時候,你應該怎么去應對他啊,其實是更多的去了解他。
更多的了解情緒之后,你可以更好的跟首先第一個跟自己相處,簡單來說啊,跟自己相處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大小便,因為情緒對于很多人來說,所謂的不自控是我完全不敢知,她就是我想尿尿了,我有小便的這種感覺了,我不去感覺他,直到尿到褲子里頭了,我才知道說我尿褲子了,所以你的情緒來你不知道,你也不去處理,他就只等著情緒來了,尿褲子了,你才糾結難過[流淚]。
第二種呢,就是我要尿尿了,我自己不去關注他,但是呢,我要在那里哭喊,叫讓身邊人幫自己來處理,短期可以的,長期呢,誰也不愿意跟一個自理能力這么差的人在一起生活的,就是你有狀況總是喊別人,結果就是越跟你親近的人越要遠離你,因為通常這種方式能夠照顧你大小便的人都是你最親近的人,我覺得很難相處了。
核心是如果你不能夠感知到情緒,你也很難感知到其他人的情緒,就是你跟人相處的時候,其實人跟人的相處是原生情緒的流動,你真正能夠信任一個人,跟他有心靈的交流,是我的原生情緒可以安全地、自在的、放松的跟另外一個人去交流,這叫談戀愛。如果你能夠感知到自己的情緒,自己的原生情緒,能服務好自己的原生情緒,你才能夠真正的感知,另外一個人的原生情緒,去陪伴她的原生情緒,跟他的原生情緒互動,你們的感情就會更深。
學生:對于孩子的派生情緒,我們以不處理為主嗎?
老師:孩子的很多派生情緒是因為他的原生情緒都沒有被允許,沒有被看見,所以他需要用派生情緒保護自己。
兩性關系就更是這樣了,兩性關系是必須大家靜下心來都去看見自己和對方的原生情緒是什么,他真正需要的情感流動是什么,只有這一部分被看見,被他自己看見,被他自己所接受,給到一個安全的空間可以流動的時候,兩個人的心才能靠近。
冷暴力
順便也談一談,冷暴力為什么會有這個詞兒出來?其實嚴格來說,不能叫做冷暴力,對方無法應對你的情緒,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應對你這種派生情緒,所以他只能選擇轉身。但這種轉身呢,就會讓另外一方覺得,其實我不是想派生情緒,我有原生情緒的,你都不回應我,不管派生還是原生,你都不回應我,我都不應該不知道應該怎么辦了。所以冷暴力的核心是彼此都沒有去看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總是希望對方來回應,才會培養出來冷暴力的存在。
或者說,真正冷暴力的是自己對自己派生情緒,是自己對自己原生情緒的冷暴力。我不回應,我不去看我真正需要什么,我也不回應我自己需要什么,我也不滿足我自己需要什么。我先對我自己真實的原生情緒進行冷暴力,然后我用派生情緒表達出來,需要周圍的人來回應我。當周圍的人厭煩的時候,采取回避的方式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自己被冷暴力,不是真正冷暴力的,是自己先對自己。
學生乙:這么說我懂了,其實這兩天有些話想和老公說,只是一直沒機會。(老師:先和自己說)
老師:沒有人“愛你”,你怎么照顧自己。沒有老公,你怎么愛自己。把自己當自己的老公,自己做。
你一定知道啊,你還不知道,你怎么會去派生呢?你怎么會操控其他人幫你去完成你想要對方幫你完成的事兒嘛?就是你一定是知道的,不然你不會操控對方。只不過另外一個假象是,你覺得你操控了,對方就一定會滿足你做你想要他做的事兒,這個沒達成。
所以你想要對方做什么,你是一定知道的,不然你不會做這一步,你自己去做這一步就可以了。你做你自己想要對方為你做的事情,自己做給自己就可以了。
學生戊:老師可不可以理解 派生情緒就是當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想要得到滿足的時候,通過情緒對對方或者愛人家人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老師:只是表達,沒問題的。1.需要對方來為自己做事。2.做不到,就升級派生情緒,才是問題哈。
學生戊:@徐珂?謝謝老師 那么這種情緒實際不是真正的情緒 而是深層的需求。
老師:當然了,工具,哪有啥情緒。手機,是工具。桌子,是工具。用完(目的)達成,就沒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