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的本質》
關于作者
杰克·韋爾奇,1960年加入通用電氣公司,1981年至2001年擔任該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是通用電氣歷史上最年輕的董事長。他在任期間,通用電氣的市值從130億美元增長到4800億美元。杰克·韋爾奇被譽為“全球第一CEO”“美國當代最成功、最偉大的企業家”。2010年,他創辦杰克·韋爾奇管理學院,這一在線MBA項目獲得了廣泛贊譽。
關于本書
本書由杰克·韋爾奇及其妻子蘇茜·韋爾奇共同撰寫。杰克·韋爾奇用了10年時間,為世界各大公司CEO提供管理咨詢,此后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重新梳理了自己對企業管理方法論的思考。對于企業如何在當今的經濟環境下繼續保持增長、企業管理者如何將公司使命順利傳達給員工并使其達到目標、如何遵從商業規則并找到企業增長的突破口等問題,都結合大量案例進行了深入解釋。
核心內容
本書的核心觀點是:首先,在管理中只有領導力是不夠的,要發揮企業的協同力,必須將使命、行動和結果協同起來,才能讓公司從上到下發揮巨大的作用。其次,企業的本質是增長,要達成這個目標,需要領導者集中資源,并且刷新自己的創新定義。最后,針對很多管理者非常頭痛的財務問題,作者認為你只需要關心現金流和資產負債表,搞清楚企業的核心數據,就可以了。
一、什么是協同力
很多人都非常疑惑,協同力到底要協同什么。作者給出了非常明確的答案,企業需要協同的是三件事情:使命、行動和結果。
使命是什么?使命與價值觀不同,它代表了一家公司要去往的終點。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解決人類所有的問題,只要把一個小痛點鉆研得足夠深入,它就很有可能成為一個商業上成功的公司。典型的例子是Uber和滴滴,他們通過新的商業模式,把出行這件事給變容易了,現在這兩家公司的估值都很驚人。
使命是目標,是去往的方向,但還得有交通工具讓員工知道怎么過去。這個時候行動就發揮了它的作用。行動是你要告訴員工在公司的使命之下,他應該怎么理解這個目標,怎么思考,什么樣的做事方式是保證自己不用太繞彎路的。
然后怎么讓使命和行動都落實下去呢?得有結果。
結果存在的意義是:管理者通過結果來定義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是能夠抵達使命的。一個最極端的例子是解雇員工,如果管理者發現一個員工的所作所為明確違背了公司的使命,也不符合公司的行為模式,果斷解雇員工或許是更理想的選擇,不然雙方持續在一個不能互相認同的關系當中,都會非常痛苦。
二、只有集中資源,才能保證企業的增長
增長的重要性不用多說,企業只有實現了增長,才能保證自己長遠地生存下去。無論是老板還是員工,才會有職業安全感和成就感。
如何才能實現增長?杰克·韋爾奇認為,管理者必須學會集中資源。一家公司無論規模多大,它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即使有1000萬美元預算,也不能滿足公司各個部門的擴張計劃。但一個要點是,不管你手上的資金是充裕還是不充裕,都不應該將它分散在不同的項目里。
三、鼓勵員工進行漸進式創新
資源有限還會引發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即使資源集中也無法滿足需求,這時候該怎么辦?這個時候,管理者應當鼓勵員工通過創新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但是,創新有一個前提,就是作為管理者,你必須刷新對創新的定義。對于一家公司來說,你并不需要像在馬車社會發明汽車這樣改變人類社會進程的創新,對你而言更重要的是讓每個員工都覺得自己有創新的能力。所以,這個時候要打消大家對創新的恐懼,在公司里創造氛圍,不要讓員工覺得這是一件很難的事,要讓他們認為創新是一件平常的、努力一下就能做到的事情。
作者認為,在商業領域,最好將創新定義為漸進式改進。這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并可以循序漸進、持續不斷去做的事情。如果一直提倡顛覆式創新的話,大多數人會認為創新太難了,雖然我挺聰明的,但還沒有喬布斯那么聰明,所以創新跟我沒有關系。
在企業中,漸進式創新隨處可見。比如一張工資表,可能別人花8天時間才能完成,但一個新來的HR找到了新的工作方法,只花了6天就把表做好了。再比如在一項新技術的幫助下,一個銷售員每天可以拜訪4名客戶,而不是原來的3名,這些都屬于漸進式創新。特別重要的是,公司的領導者一定要對這樣的進步做出明確的鼓勵。不管是發獎金,還是請大家吃個蛋糕,或者送兩張演出門票,要讓周圍所有的人都感受到,原來這樣的創新也是可以被嘉獎的。這樣一來,就會漸漸形成一個良好的創新氛圍。
四、如何看財報與核心數據
作者認為,只要你的目標不是去當企業的首席財務官,了解下面的兩個概念和一個原則就足夠了:兩個概念——現金流和資產負債表;一個原則——不要只看具體的數據,要看差異。
現金流的意思很簡單,顧名思義,就是這家公司進賬多少錢、出賬多少錢以及還存著多少錢。所有的公司都通過三種方法去追蹤現金流,一個是經營活動現金流,比如,如果你開著一家以賣牙刷為主要業務的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就是你賣出去牙刷的收入;另一個是投資活動現金流,如果你這家牙刷公司生意不錯,有些閑錢,然后去投資了兩家牙膏公司,那你買賣這兩家公司的股票所得的收益和損失,也會在這張表里;還有一個是融資活動現金流,如果你的牙刷生意做得很好,這會兒有新的基金想要入股,銀行也想給你貸款,那么它們給你帶去的現金和到期你需要歸還的現金,也屬于現金流的范疇。
資產負債表是什么呢?它總結了一個公司的資產、債務和它股東手里的股權情況。還拿你的牙刷公司舉例,你的資產可能會包含你的現金、應收的賬款、廠房、原材料、公司大樓和各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也要算在里面,比如你是一家全國知名的品牌,那么這個品牌、商標也會被算在里面。負債是什么呢?你可能為了擴大生產線,找銀行借了一筆錢,你要還錢和利息,這就是所謂的負債;最后是股權,就是你有5個投資者,他們都是誰,在你的公司里投了多少錢,分別占多少股。
了解了這兩個概念之后,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看差異。
數據不僅是用來做計算的,更是用來做比較的。差異可以是財報上的實質性變化,比如現金流的變化,或者負債的變化;也可以是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的差別,比如你這個季度之初打算花200萬的營銷費用,最后只花出去50萬,這個差異和它背后的原因,才是企業管理人員需要關心的問題。
所以,不懂財務并沒有關系,了解了上述關于現金流和資產負債表的基本知識,搞清楚公司的核心數據是什么,并且通過差異去分析、假設和挖掘事情的真相,你就可以搞清楚這家企業的經營狀況到底好不好;作為管理者,你到底需要改進哪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