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凌晨,俄羅斯簽署法令承認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個地區獨立成為“共和國”。
兩地區從2014年宣布從烏克蘭“獨立”,但一直沒有獲得國際社會認可,直到俄羅斯首次承認這是兩個獨立國家。
這次普京非常給面子的沒有在冬奧會期間采取行動,而是在閉幕后第一天迫不及待的發出公告。
這個安排有一定考量,2008年俄羅斯對格魯吉亞出兵的時候,就正值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當時引發了咱們國內嚴重不滿。
局勢發展到現在,俄羅斯最大的目標正在一步步實現,那就是在北約和自己之間設置一個緩沖區。
歷史上,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都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地理上處于俄羅斯和西歐之間,內部都充斥著親西方勢力和親俄勢力。
蘇聯解體后,烏克蘭和白俄作為緩沖國,地位變得越發重要。
一旦這兩國家加入北約,那莫斯科就要直面西方世界的大炮,這是俄羅斯絕對不能容忍的。
所以烏克蘭問題的根源,就是國內親西方派和親俄派的矛盾逐漸激化,引發了2014年內戰,隨后被俄羅斯和北約趁亂攪局,最終慢慢惡化到今天。
當前的俄烏事件背景與08年的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有一些類似,烏克蘭親西方的態度跟格魯吉亞一樣,爭議地區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和南奧塞梯也很像。
事件類比,就能清楚俄羅斯的底線是——必須有自己所控制的緩沖區。
宣布承認烏東部獨立武裝建立的兩個共和國后,普京還下令俄羅斯武裝力量進入執行“維和”任務。這也意味著各方在2015年達成的《明斯克協議》》已經形同虛設。
對于俄羅斯,西方各國能做的也只有金融制裁,力度可能會從之前的政府高官、壟斷寡頭上升到整個金融體系。
但俄羅斯本身也有底氣,首先是經濟結構,俄羅斯的三大經濟支柱是能源、軍工、農業,其中能源比重為1/4,規模超過4000億美元。
現在歐美各國正經歷嚴重通貨膨脹,能源、食品、工業金屬都在漲價,再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無疑會雪上加霜。
歐洲有近40%的天然氣需要從俄羅斯進口,這也導致部分歐洲領導人一邊喊著制裁俄羅斯,一邊又要求俄羅斯再多供點氣。
俄羅斯也是全球最大的小麥供應商,加上烏克蘭總共占全球小麥出口的四分之一,土耳其、埃及等國70%的小麥進口都依賴這個地區。
其次,俄羅斯本來就常年遭受制裁,GDP僅有1.5億美元,還不如廣東省的GDP多,經濟轉型也遙遙無期。
相比于歐美自己國內不斷惡化的通脹問題,普京反而顯得更加游刃有余。
2014年烏克蘭危機以后,俄羅斯利用石油、天然氣收入不斷增加黃金和外匯儲備,并努力讓貿易結構多元化,減少對歐盟的出口依賴。
去年12月俄羅斯銀行進口了50億美元的外匯紙幣,較一年前的26.5億美元幾乎翻倍,已經提前做好了應對制裁的準備。
俄烏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結束,“長期對峙、短期摩擦”依然會是主旋律。
大宗商品價格不斷提升的情況下,俄羅斯反而有更多的主動權。后面局勢如果再惡化,會進一步刺激全球供應危機,轉化為持續的通脹壓力,美聯儲和各國央行沒準會有更激進的操作。
全球風險資產承壓,黃金等貴金屬、能源等品種依然是較好的防御板塊。
[時事專題]國際局勢一直是影響全球資本市場的重要因素。未來,我會不定期為大家更新重要國際事件的深度分析,給大家提示相應的投資風險和機會。想看的朋友,就給我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