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你是“別人家的孩子”嗎?想必在中國長大的孩子,特別適應一件事情,那就是競爭。當今社會,很多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會面對競爭,在此后的人生當中,考試成績、工作業績、財富程度和社會地位全都是競爭。方方面面的競爭,常常讓我們感覺到壓力很大,但是我們中國人又都信奉一句話,就是“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確實那些成功的牛人,都面對著常人超乎想象的壓力,看起來好像競爭帶來的壓力的確能夠激勵人取得更大的成績。
然后,我們在生活當中又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現象,比如一件事如果不是競爭,哪怕像高空跳傘那樣,做多了也會平常,但是一件事如果是競爭,哪怕舞蹈比賽,不管比了多少次,還會感到壓力。又比如為什么有些人學習平時成績好,一到考試就發揮不正常?為什么有最牛女生宿舍,而沒有最牛男生宿舍?為什么大部分的政客都是男人?讀完這本書,都會有答案。
之所以分享這本書,是因為這是一本學術性的著作,作者從科學實驗的角度闡述了科學領域是怎么看待競爭和壓力的問題,并且講述了競爭有時候會讓你贏面更大,但是影響并不是線性的,而是類似倒U曲線的,也就是說,超過一定的競爭程度,對人的影響就會適得其反。這本書主要講述三個觀點:
第一,勢均力敵的時候,競爭才會有激勵作用
我們從小就生長在一個競爭的環境當中,比如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會給學習好的小朋友發小紅花,希望其他的同學以得到小紅花的同學為榜樣,本質上就是引入競爭。或者在中小學的時候,老師會可能會特意安排成績差的同學和成績好的同學坐在一起,一方面是想成績好的同學幫助成績差的同學,另外一方面是想讓成績差的同學感覺到競爭的壓力而奮發圖強,激發潛力和學習熱情,從常理來看,這些都沒有問題,但是根據這本書中表達的研究結果,事實卻不是如此的!
《輸贏心理學》這本書講述了科學家從美國空軍學院的學生成績對比、美國某公司的銷售部門業績對比、英格蘭摘草莓的農民工作情況對比、荷蘭服裝連鎖店的售貨員業績對比、銀行貸款銷售競賽成績對比等多項研究,表明當實力勢均力敵的時候,競爭可以起到積極作用,但是當人跟人差距比較大的時候,競爭完全起不到作用。并且有數據表明,和水平相近的人共同工作時,生產力都會普遍提高10%至50%,但和水平相差較遠的人一起時,水平都會下滑。所以,如果想要讓更多人取得好成績,就要盡量創造一個勢均力敵的環境,如果實在無法到達勢均力敵,那就想辦法讓差距不那么直觀或懸殊。
二、女人面對競爭更理性,男人則容易高估自己的競爭優勢
按照第一點的推論,那我們上大學就沒有必要擠破腦袋去上最好的大學了,是不是與其在清華北大當學渣,不如去一個一般點的大學當頭頭兒?這聽起來是一個很有道理的推論。但是《輸贏心理學》提醒我們,不要忘了性別差異!
研究發現,這個推論是否正確,取決于是發生在男孩兒身上還是女孩兒身上,也就是說,女孩兒和男孩兒是不同的。一般學校越優秀、競爭越激烈,女孩兒就會表現越優秀,但是男孩兒的情況恰恰相反,壓力過大后很容易就變學渣了。書中提到一個研究案例,搜集某精英大學2002年入學新生的數據,男孩兒和女孩兒進入學校后的表現完全不同,比如某女生宿舍有一個學霸,宿舍的其他女生成績普遍都會有所提升,但是男生宿舍的學霸并不會對舍友起到太大積極作用,甚至會起到反作用,這就是我們聽說過有最牛女生宿舍,但是沒有最牛男生宿舍說法的原因。女生會更理性的面對競爭,而男性要么會高估自己的實力,要么在面對競爭挫折后更容易放棄。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過度自信和敢于出手又是男人的優勢,所以為什么大部分的政客都是男性,并不是因為選民會歧視女性,而且實際從統計數據上看,如果女政客參加競選,得票率并不會比男人低,而是因為女人并不太喜歡參選,不喜歡是因為是女人會更合理評估當選的可能性,若可能性不大更多的會選擇放棄,但是男人哪怕概率很小也會堅持參加競選,所以這也是男人時常高估自己而帶來的好處。
三、一個人愛不愛競爭,是一個生理問題,和睪酮激素的分泌有關。
在對待競爭和輸贏這個問題上,似乎每個人對待的態度天生差別就很大。有些人特別喜歡競爭,哪怕不是個比賽,他也想分個高下;有些人特別不愛競爭,哪怕遇到正式比賽還想跟競爭對手聊聊天;有些人平時表現不錯,但一有壓力就會被擊垮;而有些人卻可以在高壓力下超水平發揮。到底是什么決定了不同人的不同表現呢?是文化傳統?家庭環境?最近的心情?星座?還是手相?答案你一定想不到,是手相!
《輸贏心理學》這本書寫到,通過科學統計表明,無名指相對食指的長度越長的人,競爭性越強也越容易成功,而無名指相對于食指的長短,和睪酮激素有關,睪酮激素是一種雄性激素,女性也會分泌,但總體來說女性分泌量少,男性分泌量量大。睪酮激素可以增加人的爆發力,所以男性在田徑的優勢比較大,甚至有實驗表明,使用睪酮激素能直接提升數學成績。
也就是說,只要和競爭有關系的,睪酮激素都可以起到刺激作用,它可以讓人在競爭中更敢于冒險,如果睪酮激素水平不夠,人很難進入狀態。平均來說,女性的睪酮激素是男性的七分之一,也正是因為如此,影響了女性的冒險競爭。有數據統計,天使投資行業中只有15%的女性,而風險投資行業中,女性只占到了不到7%。
而睪酮激素水平對外表的影響就是無名指和食指的長度,無名指比食指長的越多,睪酮分泌水平就越高。書中介紹了高考生、企業家,高水平運動員,華爾街高頻交易員作為案例進行研究,均表明成功者都有更長的無名指,而且成就越大,無名指越長。
說到這里,可能很多人要失望了,是不是無名指短的人天生就應該默默無聞呢?答案是否定的。后來還有研究發現,生理因素大概只能解釋40%至60%的競爭力,后天教育和文化傳統仍然有比較重要的影響。也就是說,先天不足,后天是可以培養的。
本書給我們的啟示
這本書讓我們知道了競爭激發潛能的作用邊界在哪,競爭有時候能激發潛力,但競爭和潛力并不是線性關聯的,而是呈倒U型曲線關系,超出一定限度,情況反而會適得其反,而且越是勢均力敵,競爭起到的作用就越大。第二,女性相比男性面對競爭往往更加理性,而男性更愿意冒險或者更容易放棄。最終,競爭本性很大程度上是由天生的睪酮激素分泌水平決定的,這可以從無名指和食指的長短比較直觀的看到,當然,后天的教育和文化培養對人的影響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