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自己第一次做線上分享寫的逐字稿,本來想很正式的整理之后作為一篇讀書筆記發的。一想到這是自己人生第一次,還是把最原始的記錄留下來更有意義,完全沒有考慮版式、文字的易讀性和邏輯,直接貼在這里,希望可以為自己以后的分享打下一個深深的標記。
主持人介紹后引出
開場
大家晚上好。很高興大家花時間在這里參加我們讀書會的分享,先介紹一下我自己。
關于我自己
我叫DMW,目前坐標是云南怒江,在怒江邊工作生活了十年,是一名非常普通的體制內員工。我能提供你如何選合適的手機套餐,云南旅游、怒江旅游咨詢,在這里我想連接更多對寫作、演講、區塊鏈投資以及生涯規劃有興趣的戰友,當然還有喜歡讀書的大家。
今天分享的主題是《清單,讓世界更簡單》,緣于加入讀書會讀的第一本書:《清單革命》。
關于作者
這本書的作者是阿圖·葛文德,他也是一位大牛人了,我們看看他頭頂的光環:白宮最年輕的健康政策顧問,影響奧巴馬醫改政策的關鍵人物,查理·芒格大力褒獎的醫學工作者,《時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唯一一位醫生。為這本書做序的人也是一位大牛人,他就是《引爆點》、《異類》的作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很多人對他應該都不陌生。
[可視情況介紹]關于本書
現實世界中,無論是醫療、航空航天、建筑、金融投資、簡單的生活瑣事,都可以看到我們在犯各種各樣的錯誤,要減少錯誤的發生,在復雜的世界中解決問題,就需要可靠的清單幫助。作者通過作為醫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實踐,提出世界需要一場“清單革命”,提出了構建有效清單的可行原則。
核心內容部分
今天,我會用大概30分鐘的時間,從四個方面為大家講述這本書的核心內容:為什么我們需要清單,清單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制作一份有效的清單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什么,清單最終給我們帶來的是什么。
一、為什么需要清單?
作為普通的人,犯錯是在所難免的事,作者在書中提到人一般會犯兩種錯誤:
無知之錯。
無能之錯。
無知之錯:是因為我們沒有掌握相關知識而犯的錯,科學只讓我們部分理解了世界的運行規律,而無法做到100%的掌控這個世界,這樣的錯是無法避免的,可以被原諒。
第二類錯誤是無能之錯:并非因為我們沒有掌握相關的知識,而是因為沒有正確使用已經掌握的這些知識而犯的錯,而這樣的錯是可以通過有效的清單避免的,犯這樣的錯不能原諒。
作者提到心臟病人接受心血管球囊擴張治療的案例,這個治療必須在病人到達醫院的90分鐘以內開始,不然病人生存的概率就會大幅下降。一般病人到醫院開展治療的大致流程會是這樣的:先做完所有的檢查和化驗,然后醫生根據結果做出診斷和治療方案,再和病人家屬確認取得簽字,接下來通知手術團隊準備手術,最后給病人實施手術。這樣一套流程走下來,很大概率在90分鐘以內是做不完的。統計顯示在2006年的時候,醫院能在90分鐘內完成所有步驟的概率只有50%,也就是有一半的病人是延誤治療時機的。這是我們面臨的非常復雜的問題,當面對對這樣的復雜問題時我們會感到巨大的壓力和挑戰,犯無能之錯的情況就會發生。
書中總結了人會犯無能之錯的兩個主要原因:
一是我們大腦的記憶容量是有限的,就像計算機的閃存,并不能記住所有的東西。
第二個原因是人一旦在熟悉的領域時間長了,就會因為對經驗的高度信任自然放松,做出麻痹大意的行為。
作為醫生,對癥下藥是醫治病人最好的方案,作者對避免這兩種原因犯無能之錯開出的處方就是:使用清單。清單主要從兩個層面幫我們降低犯無能之錯的概率:
1. 外包大腦。
剛才我們提到大腦容量是有限的,外包大腦的目的就是釋放存儲空間,讓大腦處理更為重要的信息,減少記憶的負擔。方法是將需要記憶的東西用清單的方式寫下來,釋放出大腦空間用在思考上。而這些清單我們可以借助云盤服務存在網絡上,就可以做到無限擴展存儲的容量。
第二個方面,清單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做事的可靠性。
我們可以用清單的方式,抓取“關鍵”要素與“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讓每個環節都是強制執行的,避免人為跳過關鍵步驟,這樣可以保證讓執行更加可靠。
以上是分享的第一部分內容,我們會犯無知之錯和無能之錯,犯無能之錯的原因一是因為大腦容量有限,記不住所有的事,二是因為固有經驗導致的疏忽大意。解決的辦法是用清單的方式,外包大腦和提高做事的可靠性。
下面是分享的第二部分內容,
二、清單是怎么樣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
我們要清楚,一張清單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為執行清單的還是人,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我們要根據具體的問題類型來選擇使用不同的清單。清單解決問題的路徑是:
先定位問題類型,根據問題類型選用清單。
兩位研究復雜科學的大學教授,美國約克大學的布倫達·齊默曼(Brenda Zimmerman)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肖洛姆·格魯伯曼(Sholom Glouberman)提出了一種理論,將世界上的問題分為三類:
簡單問題:具有明確的解決方法的問題。
復雜問題:類似于把火箭發射到月球這樣的問題,這類問題可以通過分解為更小的問題進行解決。比如埃隆馬斯克造火箭就是把造火箭拆分成無數個小的問題加以解決的。
極端復雜問題:最大的特點是結果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類似養育子女這類問題。
有了問題定義,就可以針對問題選擇不同的清單進行解決。
簡單問題,我們使用執行清單,照單做就可以了,這樣可以避免因為忘記核心內容而犯錯。復雜問題,本身需要更多人的協作,我們知道人類就是因為有了大規模協作才成為地球的霸主,解決這類問題要用到核查清單。書中提到的很多避免醫療過錯的案例都是用到了核查清單,將關鍵環節作為核查點,避免出人命這樣災難性的錯誤出現。面對極端復雜問題,光有核查清單保證各個重要環節不遺漏還是不夠的,還必須使用溝通清單。在建筑行業,蓋一棟大樓時,工程施工是由各個項目部分別推進,但是大樓整體能完工,就需要各個項目部間有正式的溝通清單,以確保所有人清楚與目標方向是保持一致的,能對問題和隱患及時發現和排除。書中提到美國每年新建大約7萬座商住樓和100萬座住宅樓,但全部倒塌的情況非常少,嚴重事故發生率不到萬分之0.2,主要發揮作用的就是使用了核查清單和溝通清單。其實,一個公司想要運營好,也需要有這幾類清單的支持,執行清單保證日常事務有條不紊開展,核查清單確保重要項目的推進環節可控,溝通清單能讓所有人的目標與公司的戰略保持一致。作為一個個體,我們也可以用這三種清單來經營好自己這家公司。
分享的第二部分我們定義了三類問題,并針對三類問題分別提出使用執行清單、核查清單和溝通清單加以解決。
下面是分享的第三部分內容,
三、怎么制作一份好用的清單?
既然清單有這么大的用處,我們怎么用好清單呢?書中給出了制作一份高效清單的三個原則:
1.設計清單遵循“簡單至上”的原則,清單不要追求無所不包,要保持簡單、高效、可測。
簡單:避免冗長給執行人帶來反感和抵觸,找出切中要害的“關鍵點”。作者在書中說到一個讓卡拉奇貧民窟兒童的腹瀉發病率比控制組下降52個百分點,肺炎發病率下降48個百分點的例子,使用的就是最簡單的清單:讓人們使用香皂。
高效:清單要以效果為導向,不能為了清單而清單。感染是兒童手術中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防止感染的最有效方法除了正確使用消毒技巧外,就是在醫生切開病人皮膚前60分鐘內的窗口期為病人注射預防性抗生素。書里提到一家叫哥倫布的兒童醫院就發現有1/3以上的病人沒有在這個有效的窗口期注射,有的不是太早,就是太晚,有的根本不注射。這家醫院的外科主任設計了一份清單,貼在手術室的白板上,清單內容非常簡單,觀察清單執行的效果發現,在3個月后窗口期注射的比率達到了89%,10個月后達到了100%,效果非常的好。
可測:清單要可測量,我們需要使用測量的結果對清單效果進行評估并加以改進。
第二個原則是:清單的執行要設置明確的檢查點,通過任務檢查和溝通檢查來應對越來越復雜的問題。
我們要清楚,沒有一張清單能夠涵蓋所有的意外情況。一般我們會把一件事情按照發生的順序分為發生前、發生時、發生后三個階段(就像我們賣東西有售前、售中、售后一樣),清單在執行時必須在這三個階段都設置檢查點,保證盡可能的發現可以在我們能力范圍內解決的問題。善于將事故的教訓轉為實用的清單是設置檢查點的最直接方法。
第三個原則是:保持清單的自我進化能力。
要保持清單的自我進化,要能對清單做出取舍。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做選擇,選擇也是做取舍,清單也需要取舍,要在簡潔高效和安全性間取得一個平衡。
另一個對清單進行改進的做法是對清單進行推廣,推廣就是更大的跟蹤改善。一份清單,如果只是自己一個人用,即使很好,也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清單的作用,并且一個人對于清單的改進也是有限的。在計算機編程中,我們經常會用到“迭代”這個概念,手機中安裝的APP也隨時要求我們更新,清單迭代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中的很多人可能都訂閱了《羅輯思維》的公眾號,現在它每天會推送一個清單,很使用,但是很多清單也是只框架性的,具體操作環節還需要用戶不停的去迭代,好在羅輯思維有700多萬的用戶在對清單進行互動,每一個清單都在用戶互動的過程中得到了迭代,這種迭代會被用戶直接反映到評論區。
分享的第三部分我們提出了制作一份高效清單的三個原則:簡單、設置檢查點、持續更新。
下面是分享的最后一部分內容,
四、清單的最終目的是讓世界變得更簡單。
讀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兩點體會,
一是清單避免了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
這里我們要改變一個認知,清單不是讓人變得死板,只會機械執行。相反,清單將我們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讓大腦充分的思考,處理更有思想的工作。
第二個方面,清單,其實是構建了一種個人價值觀。
記得在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最后一周講到“執行力”時,說到我們是如何掌握一個技能的,關鍵步驟就是兩步:第一步通過“重復”將技能“內化”,第二步通過反復“應用”內化的技能,進而生產出內容或者產品。要讓清單真正產生作用,也是遵循這樣的過程,我們需要不斷的去用、改進清單,重復無數遍之后,這種行為就會內化,帶來價值觀的變化,變化有變好和變壞兩種趨向,我們追求的是向好的方向變化,進而這種變化會內化成我們自發的行為。像我們熟知的很多牛人都是建立起自己一生恪守的清單而后取得成功,比如巴菲特的投資清單,INBlockchain的 INB區塊鏈投資清單,橋水資本Ray Dalio的《原則》都是經過了無數次的反復使用后,變成了他們的價值觀,進而影響了他們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式,造就了今天的巴菲特、李笑來、RayDalio。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所有內容,我們做個小結:《清單革命》這本書為我們介紹了人會犯無知之錯和無能之錯,犯無能之錯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人的大腦記憶有限、固有經驗的影響,避免犯無能之錯的方法可以采取建立清單的方式外包大腦、提高做事的可靠性。要根據問題的類型選擇對應的清單,簡單問題使用執行清單,復雜問題使用核查清單,極端復雜問題配合使用核查清單和溝通清單。建立一份有效的清單要遵循三個原則:簡單、設置檢查點、持續更新。
最后,還是再叨叨一下,不要覺得自己對工作、生活已經很熟悉了,已經到了像賣油翁般“無他,手熟爾”的地步,就不需要一份清單。那樣想,可能會讓我們失去一個成長的機會,永遠停留在一個水平上,清單是幫助自己跳出事情本身看問題的一個有效的工具。從現在開始,大家可以來建立一張自己的清單,比如一張如何向領導匯報的清單、一張日常事務處理的清單、一張召開一次有效會議的清單或者一張每天出門上班需要攜帶物品的清單(手機、錢包、鑰匙、電腦....),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像RayDalio一樣,寫一本屬于自己的清單手冊。
感謝所有人的耐心聆聽,感謝你們的注意力付出,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讓你有所收獲。這里要特別感謝我們007-17班2隊的兩位隊長(媛媛和銘心),今天的主持人梅子戰友,8月的值月生競予戰友,是你們讓我有勇氣走出今天的第一步。
再次謝謝大家。
以此,紀念自己的第一次線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