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有時候會在家里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以這樣的方式達到讓孩子聽話的目的。這對孩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如果有一天這招不起作用了,家長們應該怎么做呢?
作者:Rebecca Schrag Hershberg
整編:澤小童編輯部翻譯整理
轉載請聯系澤小童
在最近的一次咨詢中,一位母親向我傾訴:“真不敢相信我丈夫作為孩子的父親,竟然讓孩子們‘逍遙法外’。那天之前我都沒發現,但現在我注意到了,面對兩個小女兒,他很少對她們說‘不’。顯然,我在孩子們面前是個‘壞人’的形象,我討厭這樣。”
另一位家長告訴我:“我之前居然沒有注意到,當我的妻子和兒子坐在一起時,孩子在打盹。難怪他在晚上睡覺時不得安眠。”
一位父親說:“在我們家,我們試著讓孩子們只能在晚餐前一小時使用iPad。但是孩子總纏著他們的媽媽抱怨,所以只能由我來試著去限制他們使用電子產品。”
疫情爆發以來,更多的成年人在家工作。這意味著更多的家長看到了平時看不到的孩子的另一面,而且這種“多樣化”的呈現是家長們不太樂意見到的。
無論是午睡、吃糖、看電視,還是日常生活中出現其他各種各樣的育兒問題,在父母們的描述之下,矛盾最后都會集中到父母之間育兒觀念的差異之上。
畢竟每個人的成長環境都不盡相同,每個人對育兒持有不同觀念也是正常的。但現在不一樣了,疫情之下,一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增加了很多,在這段一起度過的時間里,共同養育子女已經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挑戰。
正如上面的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所反映的那樣,這種動態常常反映出眾所周知的“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中的一方扮演著更溫柔、更有教養的角色,而另一方則成為更嚴格、更不寬容的管教者。
盡管這種方法在短期內可能是有效的——例如,“當我兒子不停地哭泣時,我就威脅要讓他父親來,而且這總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長期風險。最大的一個問題是不一致性問題——當成年人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或是處理孩子的情緒和行為時,這會使孩子感到困惑和不穩定。
這會讓孩子們開始感到不安,他們感受到的不是一個穩定而可靠的世界。這種不安會讓孩子們覺得規則是不可靠的,他們不清楚誰才是家里最有話語權的人,家庭的情感氛圍變得不可預測。
孩子們經常將這些感覺內化,這對大腦的發展是一種壓力,并可能導致后來的情緒或行為問題。此外,“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做法往往會以不健康的方式分裂家庭,并導致父母之間的怨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盡管這種方法在一開始挺管用的。
如果你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和你的伴侶陷入這種不良循環當中,你很可能會感覺到你與孩子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張了,并且孩子可能會有更多的情緒或行為上的困難。打破這個惡性循環的方法之一就是轉換養育方式,采用一種更健康的養育方式。
以下是給父母們的五條建議:
1. 敞開心扉
從價值觀的角度出發,而不是糾結于某個細節。針對那些平凡的育兒分歧(“我不敢相信你又給了他一塊餅干!“),和你的伴侶談談你育兒價值觀,聊一聊你們各自認為哪方面的培養是最重要的。
想想看,你想成為什么樣的父母?你希望你的孩子長大后如何向他們的朋友描述他們與你的關系?你在為你的孩子們做榜樣時有沒有什么特點?你不希望你的孩子從你身上看到或體驗到相反的品質呢?
2. 求同存異
例如,父母一方可能總是不忍心讓孩子受苦,而另一方可能更愿意讓孩子“堅強地度過難關”。
然而,在這兩種情況下,當孩子有困難的感覺時,父母都會感到不適。父母要認識到根本的共同點,而不是表現出相反的態度。促進相互理解和同理心,從而為更有效的共同養育奠定基礎。
3. 找到了一些共同的價值觀
你們如何才能致力于實現你們所向往的價值觀呢?通往那里的道路是什么?你們如何以支持的方式讓對方承擔責任?
4.認識孩子與伴侶的關系將與他們與你的關系有所不同
分享育兒價值觀,并且就體現這些價值觀所需的步驟達成一致之后,并不意味著最終目標是讓父母雙方在孩子面前成為完全一樣的角色。
你們是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背景、個性和處世方式,而且你的孩子也會因此接受不同角度的看法、變得更加認知豐富。與認同一個總體教育理論一樣重要的是接受你們在其中的不同之處。
信任你的孩子,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引導他們與父母的關系。這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沖刺,父母的工作不是微觀管理你的孩子和你的伴侶之間的關系如何發展,如何發展是孩子們需要自己決定的事情。
5.把兩個角色——監工/紀律員和養育者——分配得更均勻
例如,如果你是前者,試著花整個周末的時間只關注游戲和好玩的事,不要對孩子提出任何要求。
如果你是后者,那就在下周的某一天承擔起讓孩子們完成一個完整的早晚例行公事的責任。如果你注意到在思考這個練習時產生的焦慮或抵觸情緒,那么你要注意了,因為你的反應很可能是關于個人或是家庭深層問題的豐富信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