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早已在朋友圈里測過七夕的脫單指數;
或許你在一大早就發布了“七夕是什么鬼,可以吃嘛”的逃避宣言;
又或許約上閨蜜,兩個人出去吃個晚餐,再看一部電影,最后在社交網路里留下電影票,自拍的照片,甜蜜地說著和閨蜜一起的情人節。
可是當一個人走在繁華都市的燈光下的時候,終究有些恨嫁的意味藏在心底——有他的手牽著,陪我走過,也挺好的。于是悄悄的塞上耳機,單曲循環著某首老歌…哦,對了,還有立秋之后帶來的恰到好處的風帶來的無盡的思緒。
連網易公開課都出了七夕專題來欺負單身狗,真是要多悲涼就有多悲涼。無意中點開一集“你真正需要和誰結婚”,本以為是勸告,是tips,是方法論,直到聽到“我自己”,帶著疑惑,又有些豁然——
“不論富裕或是貧窮,不論是好是壞,不論健康或是疾病,都要和自己永結同心。
和自己結婚,用你希望別人愛你的方式愛自己,令自己滿足,如此變的豁達,去為他人著想。”
其實和自己結婚只是一種說法,已它來下定義,很多獨立的姑娘們已經把自己托付給了“我自己”。
她們保護自己,充實自己,接受自己,愛自己。一個人的城市里,霓虹投射的影子下,公交停下打開的白色燈光中,她們心情平靜,淡然地走過。
所以,獨立的單身的姑娘們,七夕這天你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