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生命的起源
根據人文課堂謝老師課程整理
生命起源的兩種說法:神創論和宇宙創生論。
有天神父拿個精美的時鐘,大家看到都夸贊時鐘漂亮,問誰做的。神父說是自然形成的。大家說這么漂亮的時鐘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神父又說既然時鐘都不是自然形成,那我們的身體比時鐘要精巧千萬倍,又怎么可能是自然形成,應該是設計出來的。
這就是宗教的邏輯。直覺是精巧的東西是智慧的產物。上帝創造復雜的人類,而人類制造了精巧的時鐘。既然上帝的構成要比我們更復雜更高級,上帝又是誰創造的?那應該是比上帝更高級更智慧的生物創造出來的。
其實這是個謬論。在神創論中的宇宙是萎縮的,從高級到低級,從復雜到簡單,一代一代往下設計,上帝比人類復雜,人類比鐘表復雜,一切呈現遞減的趨勢。是越來越簡單,越來越萎縮的宇宙。
信教徒還有個說法,其他的事物是可以被制造的,唯獨上帝不被設計和制造。這也是個謬論。如果有一種機制可以產生像上帝那樣的神,那其他的事物為什么不能產生?我們人類也完全可以是自然產生。而時鐘則是,人類通過大腦知識積累而創造出來的第二產物。
神創論和創生論的差異是:神創論中的宇宙是萎縮的。而創生論的科學觀點:宇宙在137億年來是發展的。從簡單的元子到后來產生的粒子,從個體細胞到多個細胞的累積,從量變到質變,進而出現生命。在不斷的成長中演變成足夠復雜的生命,從而出現高級的意識改造自然。
生命的本質
生物開始于簡單,之后積累到復雜。當復雜到某個階段,就會從低級往高級推進。宇宙有超能力讓一堆物體集中在一起,在足夠復雜之后,形成超個體。就像單只螞蟻的力量很有限,一大群螞蟻通過復雜的分工和相互協作,它所能創造的大量產物是蟻群簡單堆積所無法達到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蟻群所產生的能量也超出個體累積的N個幾何倍。
在發展的過程中,許多的個體是通過彼此影響、相互協作,來共同完成那些偉大的成就,好比建造長城。很多人類的個體聚積就形成了社會,進而出現國家,包括貨幣。而從個體變成超個體,也會帶來不同功能和力量。它背后的成因是什么?這里有個高深的理論,是可以真實描述世界的規律,但并不描述規律的成因。比如時光每秒鐘30萬公里。海水為什么是藍色?沒有為什么,也沒有原因。因為宇宙只有事實沒有成因。
當宇宙越來越復雜就會升華,復雜到某個特定而嚴苛的環境,就出現生命。
生命的特點
薛定諤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事物趨向于混亂、無序。完整的玻璃杯掉在地上,會產生一堆碎片。海邊的沙雕會慢慢風化消失,這就是熵。但有生命的人,ta會維護自身的形態;你推ta,ta會打回你,摔在地上也會爬起來。而生命終止時,功能就會發生變化。沒有新陳代謝,沒有呼吸,無法運動,也就無法維持自身形態。最后肉體消失。
生命在出現之前,怎樣由一般物質升華到有生命的物質,從無生命到有生命,這是一個大進化。由分子變元素,在進化中更加復雜,進而出現關鍵分子。通過合適的太陽溫度、板塊運動帶來的火山熱能等,關鍵分子開始復制與自身極其相似的后代。而只有更準確反應周圍環境的化學物質才能最后存活,復制自己的后代。
為了讓自己的下一代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存活,就要有靈活變通的能力。這種能力既要和自己相似又不能和自己100%一樣。然后根據環境的情況進行靈活調整。當環境變化速度較快時,生命的變化速度也相應加快。
可以進行部分變異又可以繼承的方式,才是最好的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