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大概是北方人民最喜歡吃的飯食了,年夜飯必不可少。南方人過年不怎樣吃餃子,但出身在北方的爺爺奶奶在定居南京后,始終都保持著年夜飯吃餃子的習慣,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餃子情懷”!
再看下面這個視頻:選自《白毛女》片段
? ? 楊白勞:連日里東奔又西顛,賣豆腐賺來了幾文錢,集上稱來二斤面,帶回家來,咱們過新年。
? ? 喜兒:爹爹東奔又西顛,賣豆腐賺來了幾文錢,集上稱來二斤面,包餃子過個年,歡歡喜喜就過個年。
可見這餃子對于北方人的重要。吃過了餃子就算過了個歡喜年了。
現如今,人們生活水平高了,白面大米,瓜果蔬菜,一應具有,吃餃子也不再像《老農民》里那樣,過年吃個肉丁餃子都要偷偷摸摸的,全村人分吃了。
但要包頓餃子吃,也還是要吃其他家常飯要費上一番功夫的。
我敢說,搟皮是一件有趣的事兒
但絕對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關于餃子,每個人也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接下來,讓我來細數一下我所經歷過的餃子的故事。
曾幾何時,餃子還是很稀罕的飯食。一年之中也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吃,可我小時候對餃子特別的挑剔(現在也很挑剔),韭菜餡的不吃,加過蔥的不吃。所以每次吃餃子,媽媽都要特別給我分出來點與眾不同的餡專門供我吃,這還是在后來生活條件好些以后的事情了。
在我更小的時候,白面大米并不是天天吃,頓頓都能吃得上的。每逢過年過節,都是我們那些孩子最歡喜最熱鬧的時候。今天聚在這家蹭頓飯,明天留在那家混口吃的,都是常有的事情。但唯獨我,遇到別家吃餃子的時候,我都不會留下來吃飯,而是跑回家里吃。
包餃子,不管什么餡,蔥是必不可少的。那時候家里飯口也多,媽媽也顧不上那么多,總不能為了我一個人的喜好而讓那么多人陪我吃“不加蔥”的餃子吧?每次吃餃子,我都要把餡剝出來,把蔥挑干凈后才吃。我還沒吃幾個,別的孩子已經把一盤子都吃完了。所以每次吃餃子,多數情況我是要餓肚子的。在自家吃,還可以挑挑揀揀,在鄰居家吃,就不好意思挑揀了。所以,我只能逃回家去吃。
后來,媽媽疼我可憐,才每次都要分出來點特別的餡專門供我吃。
這時候起,我才終于覺得:“好吃不過餃子”。白菜餡,北瓜餡,南瓜餡,蘿卜片子餡,雞蛋的,肉餡的。無論是什么餡的餃子,我都會吃得比別人多,吃得比別人香——雖然別人都說,我的“不加蔥”的餃子沒有味道,一點都不香。
初中時,我到鄰鎮上學,寄住在大奶奶家,那時候大奶奶負責照看我們兩三個孩子,有一次包餃子,白菜肉丁餡,大奶奶本來準備了很多餡,預計著能吃兩頓。但萬萬沒有想到,還是低估了我這樣一個正在長身體,又特別喜歡吃餃子的娃的飯量,說來,那一次正好是體育課后,確實是餓壞了。結果,不大的餃子,我一口氣吃了七十三個(不錯,就是七十三個,正好跟我所在的七十三班一樣,印象深刻)。吃到后來,連鄰居在內,六七雙眼睛都在盯著數我吃的餃子數,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我表哥哥都看得目瞪口呆,他也在長身體,平時我倆飯量也差不多,可那次他也只吃了三十幾個餃子。吃到最后,預計能吃兩頓的餃子,沒剩下幾個,剩下幾人分而食之,吃了個精光。
多年以后大奶奶每每談及此事都還夸我好飯量,可為啥就是光吃飯,不長肉哩?
高中時,我考入了市重點高中,平時住校,一個月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媽媽都要像過節一樣,準要包一頓餃子,照例我的特別一份,她和爸爸的另外一份。吃多了漸漸的已不再稀罕餃子了,加之爸爸那時身體漸漸虛弱,我又一直都是飯來張口的主,看媽媽每次調餡包餃子都要一個人忙活半天,真夠辛苦的!初次跟媽媽說別吃餃子了,吃點別的吧。媽媽卻說“在外面吃大鍋飯,怪沒油水的,瞧你都瘦成那樣了!這回來了還不吃頓好的?”再后來就是“你爸和我也正好想吃餃子了?”爸爸也樂呵呵的附和。得,還是一月一頓餃子!足足有一年十二個月,月月一頓餃子!后來我因頭疼怪疾,閑暇不讀書,除了睡覺就是胡思亂想。還就想了一個怪招。有一次回家,看媽媽又要準備吃餃子。就故意問吃什么飯。然后說自個兒很不想吃餃子了,理由是,一個月吃一頓,吃膩味了,看見餃子就沒胃口了!媽媽答“這倒怪,聽過別人天天吃這個吃那個吃膩味的,可沒聽過一個月吃個餃子就吃膩味的。”我回“人各有不同,我還不吃這個不吃那個呢。”媽媽自然是辯不過我的。就問我想吃啥。回“什么簡單吃什么吧,只要不是餃子就行。”媽媽說“閑(咸)飯最簡單,你可想吃?”回“那就閑(咸)飯吧!”于是后來再回家,面條饸饹,米湯閑飯多起來了,餃子又恢復成逢年過節的時候吃了!
現如今,在餃子館,能要到各種餡的餃子,超市里也能買到各種速凍餃子,但我始終都不愛吃這種速成的食品,終覺缺乏一種滋味!餃子還是要親手包的好吃。
好吃不過餃子。現在,包餃子吃更像是一種情懷。
下次回家,買一斤肉,跟媽媽再包一次餃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