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供應鏈管理涉及環節多,經營操作需要十分嚴謹,細小的偏差都會導致很大的損失,所以供應鏈管理公司都要采取措施規避由于管理問題造成的風險。在管理風險規避方法中,供應鏈公司大多會采取如下舉措:
1.加強流程管理。如普路通供應鏈由公司總經理牽頭負責管理流程的質量控制,其市場部、商務部、關務部和信息部統籌分工、有序銜接。同時公司供應鏈管理系統會根據不同部門的職能分工對不同部門有不同的授權范圍,保證服務全過程既不存在“盲區”,也不存在越權操作;對于需要有較為復雜或創新服務方案的客戶,公司會成立項目部,對相關服務流程提供全程后臺支持。
2.強化員工持續學習培訓機制。為了確保供應鏈管理服務質量,大多數供應鏈公司非常強調員工培訓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培訓學習,一是可以使員工充分認識服務質量的重要性,讓員工從企業生存的高度上理解服務質量。二是通過不定期開展對員工的技能操作培訓,提高員工的操作技巧和服務素質,特別是加強新員工流程好技巧的培訓,減少主觀失誤。通過構建自上而下的立體化質量控制體系,可以使服務質量得到最大的保證。
3.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關鍵業績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供應鏈管理公司常用的考核方法,這種方法是通過對組織內部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工作目標的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的基礎。通過KPI管理,可以使部門主管明確部門的主要責任,并以此為基礎,明確部門人員的業績衡量指標。
4.制定合理解決服務質量爭議的措施。一般的服務質量爭議解決程序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1)投訴:供應鏈管理公司設立專門的客戶服務中心,專門受理客戶投訴,并交責任部門解決;
(2)磋商:合作各方在解決或者履行合作協議、合同時發生爭議的,應當盡量通過友好協商或者調解解決;
(3)調解:在營運部門經過磋商不能夠解決(或者超過授權范圍)爭議時,提交管理層協商解決;
(4)仲裁:當合作各方發生糾紛,經雙方協商不能解決時,提交協議中約定的仲裁機構仲裁;
(5)訴訟:當合作各方發生糾紛,經爭議雙方磋商或調解不能解決時,任一方可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