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的紅樓夢能成為至今無法超越(以后估計也無法超越)的經典之作不是偶然得來的。
初中的時候看紅樓夢只知畫面精致,每個人物都好像是從畫里走出來的一樣,舉手投足乃至每個眼神都透著美和獨特的韻味,以及那一首首悲切感人的歌曲,卻不知道背后支撐著的是所有人員四年的堅持,專注與努力。
不得不說王扶林導演選人的眼光很準也很獨到,知人善任,并且敢選敢用,對演員最大的要求就是“你就是她,不要用演的”。
87版紅樓夢里的每個演員之所以能被選中并且把曹老筆下的人物演活,與她們四年如一日的勤奮學習功不可沒,值得敬佩的是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要用近半年的時間去研讀這本名著,向沈從文、周汝昌、鄧云鄉等紅學大師討教,認真揣摩每個人物的性格與心理,寫讀書筆記,細致乃至苛刻的練習每一個細微的動作和眼神。不僅演員,就連所有的幕后人員(攝影、燈光、作曲、演唱、配音、錄音、化妝)都要細致嚴謹的研讀原著。不拒瑣細地描繪了富家大族的飲食服飾,在極為普通的吃喝穿戴之上,以特殊物品賦予特殊人物一種超越世俗的精神意義。這份對作品的敬畏之心是87版紅樓夢成為經典的強大支撐。
可以說是這版紅樓夢給了我與原著結下不解之緣的機會,還有對黛玉的愛與憐惜,后來再讀原著,更是驚嘆87版紅樓夢竟把原著里的場景、人物真實的還原出來。黛玉的柔弱孤傲,寶釵的圓潤大方,湘云的天真爛漫,晴雯的可愛囂張,襲人的乖巧刻板,可卿的裊娜纖巧,還有鳳姐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張揚,王夫人的世故無情……很多很多,再看書的時候看到曹老筆下的情景,便不自覺的有了87版的畫面。
以前看只是嘆息寶黛之間那份純真的愛情,如今每讀一遍都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再讀竟很慶幸黛玉沒有與寶玉成婚,沒有成為人婦之后的瑣碎生活。她是完美的,她寄人籬下,孤單無依,爭取理想的生活,但絕不去投靠人家,討好人家,絕不用什么手段,而是以自己真誠的感情去換取對方真誠的感情,她是孤高自傲的,因為她聰明,看事情看得深。愛情就是她的生命,愛情沒了,她也就沒了。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不忍想象嫁給寶玉要疲于應付各種人情世故的樣子,也不忍想象賈府被抄后,黛玉身陷囹圄的情景,她是美的,不屬于那些臟亂、不美好的地方,所以回去原本的地方對黛玉來說才是最好的結局。
曉旭將自己自薦給王導之后,經過一段時間培訓,王導對曉旭說你可以演其他演員,曉旭便對王導說,如果您讓我演別的角色,別人會說,你讓黛玉演了其他人,可見曉旭對黛玉的愛,她可以容許別人說她不好,卻不容許說黛玉的不好,也正是這份霸道的愛,讓曉旭成了無可替代也無法超越的黛玉。
除了黛玉還有就是晴雯我也愛,直爽可愛的性格,只是以她的丫環身份,在那個社會根本不會容得下她的直爽,晴雯的扮演者張靜林生活中與晴雯的性格很相似,都屬于很直接的那種,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把晴雯演的生動形象。
然后便是湘云啦,在拍經典的湘云醉臥情節時,扮演者郭霄珍設計了很多很多遍,不斷研究原著,看連環畫里的姿勢,追問王導,只為了達到最完美的狀態,足以見得對作品,對角色的尊重。
湘云也是十二釵里很可愛的女孩子,雖也是寄人籬下,卻與黛玉性格截然不同,很豪爽,有些男孩子氣,但這樣的性格不也是因為從小父母雙亡,而養成的保護自我的性格嘛,只是與黛玉的方式不同而已。
87版紅樓夢將湘云最后的結局定為被賣在花船上的一名歌伎,好像與曹老的判詞不相符,劉心武研究判詞說是最后與寶玉白頭偕老更是可笑,我到寧愿相信湘云在賈府被抄后是看透榮華富貴不過過眼云煙,奢華無度不過也是烈火烹油,最后遠走高飛。
寶釵吶,以前會覺得她很圓滑,很有心機,很世故,事事都懂得分寸,不管自己的事絕不開口,凡做事必是得體大方的。這樣的女孩子應該是很多人都會喜歡,但是總覺得少了一些東西,好像處處在別人的眼光下活,當然,令我最討厭起她來的便是與寶玉成婚,后來再讀,也沒有了以前對寶釵那么強烈的反感,其實,寶釵就是當時社會中很傳統的女子,恪守封建婦德,與誰結婚只要門當戶對,好像都是無關痛癢的事情,就像本來是希望通過選秀進入皇宮的,只因落選才會有后來嫁給寶玉,處事圓滑也是自幼所受的大家閨秀的教育所致,慢慢的就變成第二個王夫人,邢夫人這樣的人而已。
雖不討厭,卻還是喜歡不起來。
所有人物的命運不過是被那個時代裹挾向前推進,只是當事人看不透盛極而衰的道理。正如文中所說,不過是烈火烹油,鮮花錦簇營造出來的假盛世而已,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一場歡喜忽悲辛。
謝謝87版紅樓夢讓我可以與這樣一部名著相識相知,還有相愛。謝謝所有工作人員四年的辛苦付出,而這份辛苦沒有付諸東流,所有愛好紅樓夢的人將永遠感激你們,拍出了一部偉大的傳世作品,并將這么美好的文化傳揚下去。
還有,曉旭,想你,愿你與黛玉在另一個世界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