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李宇春南京WhyMe演唱會,李宇春最后哭著演唱著《流言》這首歌,她唱“我一直以為不會在乎他們眼神,就算是身邊已經充滿指指點點,但我卻看到你那燦爛笑顏,在紛紛擾擾話題中漸漸沉默,漸漸改變……”
一直以為堅強很酷的女孩卻在那次演唱會中哭得讓人心疼。那幾年的李宇春,網友說她假獻血,結婚,整容甚至死亡……有朋友特地問我“李宇春真的整容了嗎?”
我說你相信嗎?
她搖搖頭說“還是那張輪廓分明的臉,應該沒有!”
我反問她“你自己都覺得沒有為什么還問我。”
她說網友都在傳她整容還差點死亡。
對啊,這就是流言,讓一個萬眾矚目的歌手在萬人面前最后哭著結束了這場表演,讓本來毫無根據的話語傳來傳去似乎也就成了真。
曾經讀莫泊桑短篇小說《繩子》的時候我對那位叫奧什科納的老爹感到悲哀。奧什科納老爹明明撿到的是繩子卻被仇人誣陷撿到商人的錢包不還想據為己有,最后在整個社會的唾沫中精神崩潰而死!
在那個時期,人們只是口口相傳就造成了如此結局,雖然只是小說,但何嘗不是社會的現實。如今信息發達,流言的傳播速度越快,傳播范圍更廣,最后往往是萬人虐的局面。
在我讀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士,剛從初中部升到高中部。起初我們都蠻喜歡她,上語文課時也熱情高漲,認真聽她講課。
班上有同學也是從初中部升上來的,他告訴我們語文老師初中教他們的時候教得很爛,上課基本沒人聽,同學都煩她。
每次上完課時他都如此說一番,直到有人附和說“對,講得真不怎么樣!”
那時候我第一次月考的語文成績很好,并不覺得老師教得不好。
時間越來越長,在他的一次次說辭下越來越多的人附和。他說語文老師每天換兩身衣服,幾乎一周不重樣,時間都花在打扮上了根本沒用心教我們。他說語文老師結婚的時候給他們班同學發喜糖都沒有人吃,喜糖扔在教室遍地都是;他說語文老師的老公是有錢人,很有錢,她教我們只是打發時間……我們都不知道他所說的真實性,只是越來越多的人上課不認真,愛接話茬。
我也如此。
我越來越注意她的穿著,真的是每天換兩身衣服,每天不重樣;我越來越覺得她講得內容很淺顯,參考資料上都有;我越來越覺得她對試卷的講解,作文的分析只是照本宣科罷了……直到后來和他們一樣上課不專心,愛接話茬!
帶了我們一年多,因為要生孩子,她休假離開,我們換了新的語文老師。許多同學都在歡呼:終于不是她教了,我的語文成績有救啦!
來的是一個男老師,研究生畢業。我以為他的教課會別具一格引人入勝,其實不然,和前一位語文老師差不多。
后來由于廣播電視臺的挖人,男老師跳槽,我們又換了一位語文老師,據說語文教得不錯??墒巧狭藥状握n發現,都一樣,和第一位語文老師差不多的水平。
那些語文成績不好的依舊不好,仍嚷嚷著老師教得不好。然而,他們其他科的成績也并沒有多出色!
一共換了三位語文老師,加上代過課的老師是四位。后來才發現其實都教得都差不多,并沒有所謂的好壞!那位最開始說第一位語文老師教得不好的同學,語文成績依然沒有提高。
高三的時候才明白其實不是老師教得不好,只是我們的主觀因素罷了。當一個人在你耳邊一直說這位老師不好這位老師不好時你會遲疑,但當越來越多人這樣說時你可能就會相信。
這就是流言效應。
就像《戰國策》里的一則故事:有一個和曾參同姓名者殺了人,有人去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了人,曾母不信;過會兒,又有人去給她講曾參殺了人,曾母還是不信;第三次來人講曾參殺人,曾母卻信了!
由于屢次聽到相同來自不同人的信息,往往聽者會信以為真。
這就是流言的“魅力”。
許多人說“喝骨頭湯補鈣”,但科學表明骨頭湯里面的含鈣量根本可以忽略不計,里面含得最多的是脂肪而已。但由于相信這一說法的人太多,以至于普及工作者都無法去糾正,只有隨著時間讓人們慢慢了解,淡化流言。
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中有些許篇幅描述了女學生易遙因為被他人傳言拜金,賣身等事情在學校受到霸凌、言語侮辱等,如果不是心智堅強的人恐怕早已崩潰甚至自殺。雖然是小說,虛構的故事人物,但是所有書中的故事何嘗不是現實中存在的。
流言就像精神病人在平靜的國度扔下的一顆炸彈,讓無辜的人受到傷害,甚至死亡,讓人唯恐躲避不及。
所以,永遠不要做流言的傳播者,不散布未經證實的言語,因為你的傳播可能會帶來無法預想的破壞力,你并不知道它的殺傷力究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