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難得閑暇,又恰逢清和的四月天氣,于是呼朋引伴同游銀屏山,償望能與聞名遐邇的千年白牡丹邂逅相遇。
早上6點左右到達銀屏山,天光未晞晨霧昏昧,萬物初醒,只隱約望見群峰環抱層巒疊翠,奇花異木繁茂蔥蘢,亭臺樓閣掩映其中,亦真亦幻。呼吸間盡是露濕濃郁的青翠。青石的階梯蜿蜒頓挫,峭峻中透著神秘。時間尚早,行人寥寥無幾,愈發顯得靜謐清肅。我們迂緩而下,宛若步入遺世仙境。
石階鑿山而砌,一面是坡坂雜植,一面是淵林密樹,流水潺潺花香襲人,芳榭雜陳古亭錯落,引人入勝。那深的,淺的,濃的,淡的,明的,暗的綠意芳菲,漸欲迷人。
深入谷底,便來到慕名已久的仙人洞,來不及打量旁邊那棵枝條披拂暗吐柔絮的九丫古柳。迫切地登上觀花樓,為了識得真容特意租了望遠鏡單憑肉眼實在是目力不逮。但見洞口上方的懸崖峭壁勢如斧削,高達五六十米。貧瘠的石罅之中突兀出一株青枝綠葉的牡丹,新顏初綻,兩三朵素白盈盈顧盼,好生高潔秀雅,風姿綽約,仔細分辨枝椏間還有幾苞蓓蕾含香未展,約莫是我們來得早了。也許谷雨過后才是盛花期。
常眼望去,此間牡丹與別處樣貌上并無迥異。奇在可望而不可及,絕壁生根歷盡千年風雨,仍適時而開,極盡而謝;更奇在有預兆豐歉的說法,據當地傳聞,花開五朵則五谷豐登,四朵則四時吉泰,開得早朵數少必有旱災(今年應驗與否,還不得而知),開的遲朵數多必有澇災(這個無法印證,但土著朋友說準極)。
關于白牡丹的來歷有多種野史,淵源難以考究,我所悉知的是武則天皇威難測,牡丹花怒遭貶逐這一版本。話說唐朝年間,滴水成冰的寒冬,女皇武則天心血來潮,遣命御花園里的百花必須一夜之間開放,以供她玩賞,百花當真是不敢忤逆圣諭,牡丹仙子們不懼此等有悖常理的要求,私下商議堅決抵制。翌日,女皇移駕花園,園中一片姹紫嫣紅,香云繚繞,惟有牡丹枝枯骨瘦未著寸縷。頓時龍顏大怒,一道圣旨將牡丹永逐長安。后來紅、藍、紫三位仙女定居河南洛陽,黃牡丹安家在山東菏澤,而白牡丹生性淡泊不喜熙攘,遂不遠千里謫落在銀屏山上,從此塵寰染退凈復如初,清濯樸居遺世獨立,孤絕天下。
親睹姿容,又窺秉性,深感此行不虛。
接下來準備一探仙人洞,人說此洞乃八仙聚會之地,也只是戲言罷了。甫一進入,寒冽濕氣撲面而來,聽聞滴水之聲,卻尋不見源頭,洞內盤桓曲折,怪石嶙峋,鐘乳紛呈,壁上安置了彩色照明燈,泛著輕淺的柔光,像極初月的眉彎,脈脈不語更添幽邃。(從前觀洞都是拿著手電筒,更早以前估計要燃火把了)。
我們未辨方向,錯把出口當做入口,與他人背道,卻也并行不悖,其實也無硬性規定,非要如何如何,那樣循規蹈矩怎會有誤打誤撞來得興致盎然。除了要小心地面坑洼的積水,石階昏暗之外,剩下的只有膛目結舌的嘆異,震懾于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看得目不暇接流連忘返。若不是洞內過于陰寒,當真要席地而坐冥思一番。以求魂靈共契,物我和鳴。
出洞之后,我意猶未盡,又從入口走了一遭,此時人流漸豐,游客接踵而至,頃刻間我便被淹沒在老幼婦孺之中,人頭攢動,聲音嘈雜,拍照留念的,登高獵奇的,品頭論足的,四處題名的,真是世相百態,不勝其煩,頓失意味,。情致真是尤為重要,莫讓旅游中的不文明玷污了自然界瀕臨滅絕的凈土。
爾后又依次參觀了蝴蝶館、根雕館等等諸多景點,行走在山陰道上徜徉在應接不暇的山水之間,早已忘卻了煙火塵世的煩擾。小憩片刻,分食了糕點水果,少適飲水。旅游是身體力行的探源尋蹤,所以要盡量齊備給養,及時補充消耗,才能全身心投入天地華宇。
歇足之后,我們一鼓作氣攀登上銀屏峰巔的牡丹亭,可惜的是只有底層平臺開放,三層亭閣尚在修葺,無緣登臨亭頂遠眺巢湖的帆影飛鶩,云山疊映。只得期許下次遂愿。
來到銀屏,還有一處決不能落下,那就是謂稱“江北九華”的古寺,矗立在觀音臺上的龍興寺。早年我曾拜謁過,拾階400余級虔誠跪禱。微行于香霧縈繞的寺院,聆聽晨鐘暮鼓的梵音,仿似覲見拈花一笑的佛。
而今既來,皆因福緣而至。同行的朋友堅持沿盤山公路驅車前往,我則極力勸慰大家步行,雖然此刻都是腰膝酸軟,疲累不堪,但總歸心誠則靈嘛!大家欣然應允,徐徐而行逐級登階,終于到達。焚香祈福過程概不贅述。
下山時,山畔的茶田里戴斗笠的茶農們正十指翻飛地采摘新茶,背簍里大約收獲頗豐。凝神深嗅,清香盈鼻,令人口齒生津。奈何暮色漸深,歸途際遠,等不得嫩芽焙干,煮泉烹茶。又添了一樁憾事。
[后記:銀屏山位于安徽省巢湖市銀屏鎮,巢湖南岸。景區集奇花,怪洞,異木,古寺,名亭,高閣于一地,名揚四海。最佳的旅游季節是每年的谷雨前后。如果需要住宿的話,可以駕車前往距離景區10公里的巢湖市區。也可以和我們一樣選擇入住半湯溫泉。用餐的話,推薦品嘗銀魚蒸蛋, 巢湖米蝦,河蚌燉咸肉,還有林林總總的山珍野味,湖鮮。]